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787|回复: 2
收起左侧

吉必盛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获863重点项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7-16 12: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09-7-16 10:24:48    浏览次数: 195   资讯来源:生意社  
    由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请的“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日前正式获得“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立项(国科发高[2009]9号)。
      多晶硅作为太阳能和微电子产业发展基石,是集成电路和光伏发电用关键原材料。随着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的超常规发展,预计未来几年的年需求将超过2万吨。然而,生产多晶硅是一个提纯过程,金属硅转化成三氯氢硅,再用氢气进行一次性还原,这个过程中约有25%的三氯氢硅转化为多晶硅,其余大量进入尾气,同时形成副产品——四氯化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
      业内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将扩大到1.7万吨左右。按目前国内最好控制水平,生产1000吨多晶硅将产生四氯化硅8000吨,照此计算,到2010年若多晶硅实际产量达到1.25万吨,四氯化硅产生量将超过10万吨,四氯化硅的消化和有效利用将成为制约多晶硅发展的重大问题。鉴于技术、资金等各种因素,多晶硅生产的副产物四氯化硅的污染处理问题刻不容缓。
      根据国际大型多晶硅公司的成熟经验,利用多晶硅生产所产生的副产物四氯化硅生产气相白炭黑,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多晶硅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是解决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出路的最佳途径。气相白炭黑(SiO2)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无机粉体化工材料,是国家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工业急需的、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广泛用于橡胶、涂料、轮胎等领域。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气相白炭黑的发展中国家。
      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气相白炭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四川、吉林、江苏生产基地气相白炭黑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气相白炭黑工程开发、生产、销售和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在多晶硅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年产2000吨多晶硅项目已经投产运行,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这两家国内业界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联合中标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重点项目,标志着我国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四氯化硅污染环境这一世界性难题将迎刃而解。
      该项目针对多晶硅生产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的产业化,重点开展副产物原料纯化与高纯SiCl4制备技术研究,高温水解技术及燃烧炉的研究,气相二氧化硅聚集分离技术和粒子聚集器研究,气相二氧化硅脱酸技术与表面改性工艺技术研究,燃烧混合尾气的干法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等。项目最终实现多晶硅生产中副产物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技术集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和连续化表面处理成套技术,建成两套年产1000吨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线和一套年产1000吨的气相二氧化硅连续化表面处理生产线。
      项目执行年度为2008年至2010年。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多晶硅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尾气的综合回收,达到多晶硅生产节能减排、洁净环保、循环利用的目的。同时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消除多晶硅生产中副产物四氯化硅残存的后顾之忧,还可大大降低气相白炭黑的建设投资、生产成本,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我国气相白炭黑生产进入世界大国、强国行列,真正实现多晶硅和气相白炭黑两大行业的互补与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更好地研究分析有机硅市场状况和未来发展,从而服务于硅产业上企业,由福建邵武市人民政府主办,网盛生意宝旗下的中国化工网与福建邵武市经济贸易局、邵武市发展和改革局共同协办的“2009国际氟硅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咨询0531-82318019范小姐)将于7月28-31日在福建邵武召开,峰会以多样方式与广大行业相关人士进行互动交流,以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和推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yemei1324 发表于 2009-7-16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气相法生产的白炭黑,因为下游市场的消化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解决国内四氯化硅巨量的问题。四氯化硅的处理方式目前无最优,各有利弊,但关键在于技术的突破,未来一段时间很难分出哪种技术更高超,各种技术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12-15 09:00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tt777_1028 发表于 2009-7-17 12: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有道理,气相的市场容量有限,还是要开发其他的领域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