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832|回复: 5
收起左侧

牵手中石油 壳牌欲入川开采天然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天晴了 发表于 2009-7-9 12: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情人士透露,壳牌正在与中石油展开深入谈判,拟签订"在川中地区共同开发天然气储备"的产品分成合同,如成功签约,川中区块将成为壳牌在中国最大的天然气资产。??对此,四川省发改委能源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得到相关的书面材料,并表示如果壳牌与中石油签约成功,估计会合作开采八角场油气田项目。
??进展:双方正在签署协议
??去年9月初,壳牌和中石油的合资公司开始在我国西北部的长北天然气田进行开采,该气田日均开采天然气1千万立方米,每年能生产出30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相当于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川中区块的天然气潜在储量,比长北气田还要丰富。"据业内人士预测,一旦壳牌与中石油签署了川中区块的天然气开采协议,川中区块项目将成为壳牌在中国最大的天然气资产。
??有消息称,目前壳牌和中石油正在讨论签署四川省天然气开发的合约,其内容是在四川川中地区1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共同生产和开发天然气资源,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猜测:或开采八角场油气田
??记者昨日致电壳牌(中国)办事处,该办事处工作人员对此未置可否,并称"相关消息请关注公司官方网站"。截至记者发稿时,公司官网上仍没有关于合作开发川中项目的消息。
??对此,四川省发改委能源处相关人士表示,"川中区块"在地理上跨幅较大,包括遂宁、南充等天然气丰富的地区。但该人士透露:"听说中石油和壳牌正在商谈合约的事,但并未得到书面的材料,具体结果也不能确定。"
??该人士认为,如果双方成功签约,合作模式估计与此前安然、柏灵顿和中石油天然气集团的合作模式差不多,即壳牌为该项目的作业者,拥有该区块产品分成合同100%的工作权益,而中石油作为其合作伙伴,通过合同参与收入和产品分成。"不过共同开发的区域,不可能是全部川中区域。"该人士认为,主要的合作对象为八角场油气田的可能性较大,此前美国柏灵顿资源公司合作开采的也是八角场气田。资料显示,八角场气田位于四川省盐亭县境内,2006年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300亿立方米。
??据悉,壳牌和中石油已在前期签署了长期天然气购销协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09-7-9 12: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石化旗下洛阳炼厂4.6亿人民币建柴油加氢装置

   中国石化宣布,旗下洛阳炼厂正兴建一座每年260万吨的柴油加氢装置,总投资4.59亿元人民币。预计该项目明年8月建成,届时洛阳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达到每年1000万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09-7-9 13: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油价让市场集体“消化不良”

   新一波油价上调浪潮让各地市场集体呈现“消化不良”症状:自6月30日凌晨至今,来自重庆、成都、长沙、福州等多地市场信息显示,各地成品油批发价格均出现暴跌,其中尤以重庆为最,该地成品油批发价的暴跌程度几乎抵消了6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时每吨600元的涨幅。
  记者昨天对各地信息的粗略统计表明,尽管在国内成品油统一调价后的头几天里,各地石油商的批发价格基本执行了最高限价,但没有几天价格联盟便分崩离析,包括重庆、成都、长沙、福州、昆明、南昌、合肥、浙江、山东等多个省市的成品油批发价均出现了每吨50元到500元的跌幅。
  在油价上调4天后,重庆成品油批发价率先每吨暴跌500元,这使得当地批发价几乎回到调价前的价位;6天后,以福州为代表的福建省成品油批发价也狂跌:柴油价格每吨下跌205元,汽油价格每吨最多降了300多元,冲抵了半数涨幅。而即使是在价格波动不甚明显的长沙,中石化、中石油也在7月5日将成品油批发价每吨下调了50元到100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今年上半年油价经过几番上调后,目前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已经高于美国价格,这一点饱受公众诟病;而另一方面,价格上调会导致实际需求和消费更加萧条,市场并不支持油价上调。
  不仅如此,国际油价的最新表现也让目前的国内油价处境尴尬。受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前景担忧加剧的影响,国际油价近日持续大幅下跌,7月份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已经超过8%。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更是远离每桶73美元的高点,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68美元,收于每桶64.05美元。
  但市场预计,短期之内国家再次整体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并无可能,因为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截至7月6日,三地(布伦特/迪拜/辛塔)原油在10个连续移动工作日中的加权均价变化率为下降1.8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09-7-9 13: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将完善化工标准体系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石化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对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昨天在官方网站宣布,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化工标准体系,未来要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增加话语权。
  上述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石化产业迫切需要通过标准化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增强国际贸易摩擦中的话语权。为此,石化协会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化工标准体系,修订化工标准体系表,加快采标步伐,加强重点标准化领域的前期研究,提高标准技术水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09-7-9 13: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近日发表的一份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报告认为,世界各国政府在新能源逐步取代传统能源上已基本达成共识,对新能源的投入呈现加速之势。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应尽快实现能源战略转型。
  这份报告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亟须优化。在我国的能源供需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而代表未来能源发展方向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却处于从属、补充的地位。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虽然在“十五”期间有所回落,但是自2005年以来又小幅增长,徘徊在70%附近。化石能源供应刚性特征和对环境的污染特点,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能源供应和环境容量的制约瓶颈。为此,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丰富、清洁的新能源是实现能源、经济及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能源供需形势的相对缓和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参与该项课题研究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专家认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应高度重视石油安全与新能源发展。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国内日益尖锐的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产生的冲击。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呈现出“先热后冷”的特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1.79亿吨,同比增加9.6%。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逼近50%,进口成本大幅攀升则为国内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借鉴美国新的能源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化石燃料特别是进口石油的依赖,同时重视新能源开发,增加投资,鼓励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力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
  不过,报告提出,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型化格局仍在强化。与2005年相比,2008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7.7%上升到48.6%。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耗能工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高技术产业的比重还下降了2.1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大技术进步和强化能源管理,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但实现的成果却被工业结构重型化抵消。因此,我国的环境压力还在继续加大。
  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判断,下一阶段我国能源政策的最大变化就是“加大结构调整”。首先是加快发展核电,其次是要大力发展风电和可再生能源。正因为如此,国内能源政策的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体现 在电力结构的调整上。各电
  力品种发展战略定位发生了变化。核电的发展政策由“适度发展”变成“积极发展”再调整为“大力发展”;下一步水电的政策是“积极推进水电开发”,代替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有序开发水电”;涉及其他新能源的提法也变为“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与以往较为笼统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区别,更加具有针对性。
  该份报告透露,正在制定中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把新能源放在战略地位,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振兴规划将涉及2009~2011年3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而要实现2020年规划总目标,预计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以上。
  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强调,新能源要注重与传统能源的协调发展。目前传统能源产业仍具有效率提升和技术改进的空间,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应重视传统能源行业的改造升级,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保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一定发展比例,在各种新能源之间也应保持一个合理的投入比。
  根据测算,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每年可拉动需求4000亿~5000亿元。到2012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提高10~20个百分点,达到30%以上,根本改变我国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较低的局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09-7-9 1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近16%
 
    200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807亿立方米(约合7260万吨石油当量),比前一年增长15.8%,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增幅。
  英国石油公司(BP)7月5日在多哈发表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09》披露了这一数字。根据该报告,去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30187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长2.5%,低于过去10年间3.3%的平均年增幅。除中国外,去年中东的天然气消费增幅达7.6%,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英国(3%)以外的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亚太地区由于受到价格增长过快和经济衰退的影响,天然气消费增幅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美国仅为0.6%。
  报告数据还显示,去年全球天然气产量达30656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长3.8%,略高于3%的近10年平均值。增产最多的是美国,总产量达5822亿立方米,增幅7.5%,并创下历年新高;其次是卡塔尔,由于去年开通了向阿联酋输送天然气的海底管道,全年产量增至766亿立方米,增幅达20.9%。欧洲的英国和德国去年产量下降,但丹麦、荷兰和挪威所增加的产量足以将其抵消,并使全欧洲产量仍有提高,达到10873亿立方米,增幅为2.9%。
  报告数据还显示,去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达761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长9.6%。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