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775|回复: 0
收起左侧

价格大跌多晶硅企业尴尬 绿色能源扩消费技术突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7-2 19: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09-7-2 15:12:01    浏览次数: 806   
    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每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3350~8400兆焦。我国地表每年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8.5亿吨标准煤的842倍。
        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太阳能达2.1万亿千瓦,开发1%就意味着210亿千瓦,如果发电装机容量的10%用光伏发电来提供,就将形成1万亿~2万亿的新增产业规模。
        与水电、风电、核电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凭借可再生和环保等特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太阳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专家预测,中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有望超过40%,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系统年产值将接近3000亿元。
        太阳能是一种辐射能,太阳能发电意味着要将太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它必须借助于能量转换器,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过程就叫太阳能光伏效应,太阳能电池就是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近年来,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异军突起,光伏产能位居全球第一。
        据了解,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砷化镓和硒铟铜等,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其中,多晶硅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4%~18%,在太阳能发电材料中,多晶硅约占50%以上。
        我国的光伏产品主要供应给欧美市场,由于世界半导体产业及光伏产业的发展,欧美各国市场需求增大,多晶硅市场近年来迅猛增长,多晶硅价格从2006年初的每公斤50多美元,涨到100美元,最高的时候涨到了480美元。
        由于供不应求,加上投资回报率高,国内企业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有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生产的多晶硅达到4000多吨,同比增长140%左右,我国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接近1000亿元。
        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多晶硅产业的影响凸显,国外需求量出现较大幅度萎缩,多晶硅价格也一路狂跌,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由2008年的近500美元/千克的高点回落至100美元/千克左右。
      
      
    技术落后是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记者从“2009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制备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了解到,国内众多多晶硅生产企业一方面等待金融危机尽快结束,国际市场重新焕发活力,另一方面也盼望内需市场的逐步开启。

         国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尴尬其实还不完全来自于外部的市场,成本高企也导致企业自身的产品缺乏竞争力。据了解,由于多晶硅生产进入没有太多门槛,因此多晶硅生产区域产业配置不合理,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集群,而制约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技术落后。
        专家认为,如果国内多晶硅厂商不尽快在技术领域寻求突破,那么未来受影响的将不只是单个多晶硅企业,整个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或许都会受到牵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在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全世界76%以上的多晶硅是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出来的,这种化学方法通过把硅锭全部粉碎并变成气体,然后进行提纯,耗能大、污染强、过程复杂,而且生产和投资成本高,千吨产能的投资成本达12亿~16亿元。
        另据记者了解,有机构认为,如果多晶硅价格下降到50美元/千克以下,部分西门子法多晶硅企业将陷入亏损。正因为“改良西门子法”成本太大,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大环境下,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正在研究如何以更低成本提炼出最高纯度的用于光伏发电的硅原料。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李义春告诉记者,通过冶金技术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将成为发展光伏产业的主流技术,同其他制备硅材料技术相比,它的成本低,能量回收时间短,环境友好,通过工艺的进一步优化,降低成本的空间大。

        “目前用冶金法提炼出的多晶硅做太阳能电池已经行得通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邵立勤表示,冶金法提炼多晶硅是物理方法,它可以大大节省光伏发电成本,减少能耗和污染。但邵立勤也坦言,冶金法还存在一系列技术难关,工艺上也需要优化。
      
      
    降低价格成业界共同心声
      
       记者从此次研讨会上了解到,业内人士共同认为,多晶硅生产企业应该提高技术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转暖时,迎来新一轮的希望。

        据介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经过调研发现,虽然国内上百家企业都在采用冶金技术进行工业硅的提纯工作,但由于这些企业大多数是由管理粗放的民营企业发展而来,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国内专门从事硅材料冶金提纯的科研人员奇缺,这些原因造成这些企业所采用的冶金技术基本上属于很落后的、不规范的技术,这样造成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不高,成品率较低,严重制约了产品的大规模市场应用。此外,有关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制备及应用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也不多。
        “以前是改良西门子法一法独大,但现在的产业发展情况是,硅烷法和冶金法以及改良西门子法已经是三国演义,各自占据一部分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说,其中成本低、投资回报时间短的冶金法迎来了发展机会,正“沿着曲折的路前进”。
        “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赶超;并不是只要你想自主创新,就会被人承认和得到别人的支持;只有你坚持自主创新时,才能够被人承认和支持。”闻立时用这样的三句话总结自己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欧美是靠大量政府补贴才使得光伏太阳能有了很大的市场,但对于即将启动的国内市场来说,如何尽快地降低成本,使得国内的太阳能产业可以大规模启动,是最重要的问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义春对记者说。
        记者从此次研讨会上了解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仍然偏高,虽然已经从10元/度降到现在的3元/度,但仍大大高于水电和火电。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孔曙光表示,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尚未大规模应用,最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而成本太高的根源在于光伏发电的相关技术还不成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光伏发电成本已成为制约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瓶颈,而太阳能多晶硅提纯技术的改进成了降低成本的关键。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需要合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冶金法等技术,能改变多晶硅高成本的现状,从而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价格,缩小与风电、火电的价格差距。“如果能够逐渐完善冶金法,那么成本上也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这样说。
        邵立勤表示,如果能把光伏发电成本降到和火电成本接近,那么整个国家的能源格局将发生很大变化,届时就不需要再建火力发电厂,也可能减少对煤的使用和运输,有利于节能减排。
        在此次在厦门召开的研讨会上,300多名来自光伏企业界、科研界及地方政府的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希望通过这样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冶金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此次研讨会上发布的《厦门宣言》也向外界传达出业界的共识――在国内即将大规模启动光伏市场之际,通过技术改进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从而满足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