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672|回复: 1
收起左侧

风电投资“大跃进” 中国4年内能否赶超美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6-25 06: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6-24 12:55:32 
    “这是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余丹柯感慨道。
        作为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上市公司——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的首席财务官,余丹柯刚刚在北京的一个新能源论坛上介绍完公司的发展愿景,演讲结束后,意犹未尽的人们很快就将他围在了中心。
        中国政府酝酿出台的新能源振兴规划虽未发布,但关于风电即将迎来大发展的传闻却早已传遍了整个市场,人们迫切地期望从这位中国风电龙头企业高管身上了解到更多的消息,而余丹柯的一头华发,则分明成了中国风电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另类注解。
        产业大飙升
        根据国际风能理事会的统计,在过去的四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一路飙升,每年均以翻番的速度增长,至去年年底,中国累计风机装机容量已达1221万千瓦,首度超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而当年的新增装机容量,也仅次于美国。
        但这远非故事的结局,今年年初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则提出了要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而酝酿中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则很可能给风电再打上一剂强心针。
        国际风能理事会秘书长斯蒂夫·索耶(Steve Sawyer)在接受CBN记者专访时即表示,中国极有可能在今年登上全球风电发展速度最快的宝座,而距离装机总容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一哥”,也可能只有4年之遥。
        猛增的市场需求带来的是猛增的市场供应,比中国风电增长更快的,是中国风机制造商的数量。
        据统计,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数量已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则有近100家。一个可对照的数字是,在全球范围内,如果不算中国的风机制造企业,相应的风机制造商只有十来家。
        “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事情特别多。”余丹柯坦言,虽然公司的订单并未受到影响,但他确实感受到来自竞争对手传递过来的价格压力。
        以金风科技的1.5兆瓦机为例,其每千瓦的价格在2007年约为5700元,到去年已经下降到约5400元,如此算下来,一台1.5兆瓦机,一年内价格竟下跌了将近40万元。这与前几年风电设备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而在最近的一次风电场特许权招标中,已经有人报出了5100元左右每千瓦的新低价。在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看来,解释这种突然扭曲的市场行情,原因可能就在于,中国已经有了过多的风机制造企业。“今年肯定是供过于求了。”施鹏飞说。
        施鹏飞告诉CBN记者,仅国内风电设备三巨头,即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以及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下称“东汽”)的风机产能,在今年将达到700万千瓦。
        700万千瓦是什么概念?2008年全年,中国新增的装机容量不过是630万千瓦,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日前对今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的预测,也仅仅是800万千瓦至1000万千瓦。
        须知,700万千瓦并不包括三巨头身后的数十家风电设备厂家的产能。如果简单以这三巨头去年产量占当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的约一半来计算,则今年中国风电设备的供求错位可能高达400万千瓦。
        不成熟的产业链
        不过,余丹柯认为现在谈风电设备产能过剩还为时过早。
        “是否产能过剩,还需要时间来检验,现在企业所说的产能其实都是目标产能,最终能否实现一种产能,还有多种因素制约。”余丹柯举例说,去年金风科技虽然形成了1000台兆瓦机的产能,但真正下线的机组只有375台。
        “这一方面是因为产能建设是分步骤的,到年终形成1000台产能,并不表示年初就有这个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受到供应链的约束,特别是去年年初的时候,市场紧张,生产成为瓶颈,我们很多供应商未能按照合同交货,最终使得我们的生产受到影响。”余丹柯说。
        事实上,作为一个全新的行业,中国的风电设备的产业链有多个环节仍有待打通。一位风机制造商向CBN记者表示,即使在产业链下游,也可能出现由于建设工程、资金的延误,导致风电场建设延期,风机造出来却不能按时竖起发电的情形。
        2008年,中国风电市场的一件大事是,金风科技丢掉了当年的市场冠军宝座,取而代之的是华锐风电,一个2004年才进入风电领域的新军打败了已经在此间浸淫了20多年的金风科技。
        中国风电市场不成熟的供应链是去年金风科技败走麦城的主因。余丹柯说,由于供应商未能如期交货,金风科技本来预期其兆瓦机生产线可以下线600台机组,但最后却只生产出375台,大大小于预期。
        联合证券研究院的一份统计显示,在风机最主要的9个零部件系统中,金风科技能实现自产的只有发电机和电控系统两种,而华锐风电却仅有叶片、发电机以及液压系统需要仰赖供应商,其他均可实现自产。
        这使得金风科技对于供应链的依赖,远远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
        “华锐风电的前身是大连重工,制造重工机械是它的优势,再大的风机对它来说都不算大。”施鹏飞评点说。
        这或许也是华锐风电敢先于全国开始研究5兆瓦风机的原因。
        与华锐风电类似,东汽也是传统的重型设备制造商出身,地处四川的东汽,以制造汽轮机著称,制造能力非常强。联合证券研究院统计显示,东汽风机的主要零部件中,只有齿轮箱和偏航系统无法自产,是国内零部件自产能力最强的企业。
        不过,华锐风电和东汽这两个后起之秀的缺点也同样突出,由于同属于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做风电设备,他们均缺少风电经验,这与靠在新疆经营风电场起家的金风科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金风科技制造能力虽然比较差,但对风电机组脾气非常熟悉,而且,其股份制体制比国有企业灵活,更加开放,与国外合作也更为方便。”施鹏飞说。
        风机大版图
        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曾把国内的诸多风机厂商归类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在2007年及以前就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包括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汽和浙江运达,这四家生产的风机,占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的61%。但这其中,浙江运达的实力明显逊于其他三家。
        第二梯队是在2007年已推出样机,2008年初步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包括上海电气、新誉、湘电、海装、华创、南车时代、明阳和慧德等。
        第三梯队则是于2008年刚刚完成样机下线、并安装到现场进行调试的企业,包括有远景能源、北京北重、国电联合、华仪风电、南通锴炼、广州英格、武汉国测、无锡宝南、江西麦德、三一集团和上海万德等。
        此外,再加上外资品牌如丹麦的维斯塔斯、西班牙的歌美飒、美国的GE、德国的Nordex以及印度的苏司兰等,占据了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的约四分之一,这样,第一梯队与外资品牌共9个品牌,已经瓜分掉中国风电市场将近九成的份额。
        这意味着,大量的二三线品牌境况非常危险,就算中国风电速度发展惊人可以把蛋糕不断做大,但做大的蛋糕,很可能最后会被具有先发优势、有着优良商誉的企业一起吃掉。以至于有人惊呼,中国风电企业,即将面临血洗。
        与外资品牌已经运营多年且科研能力雄厚不同,国内风电企业的技术主要依靠引进,例如,金风科技主要通过其子公司Vensys消化吸收来自德国的技术,而华锐风电和东汽这两个后起之秀,走的都是先购买德国公司的技术许可证,在2006年引入1.5兆瓦的风机,并随后于去年通过“联合开发”的方式,与海外技术研发公司共同开发2.5兆瓦乃至5兆瓦的大型风机。
        施鹏飞告诉CBN记者,通过“联合开发”,中国的公司将因此获得自主产权,从而解决中国风机厂商“只制造无产权”的尴尬局面。
        中国的风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以及东部沿海,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了风电制造群往这里聚集。据施鹏飞介绍,目前国内的风电制造商,大多将研发公司和总部放在中心城市,而将总装厂放到距离风资源较近的地方。
        在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内蒙古,这里几乎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当地媒体用“风起云涌”来形容在内蒙古掀起的这一股风电设备工厂建设浪潮。
        今年以来,已经有广东明阳、维斯塔斯、广州中科恒源、苏州天顺等落户内蒙古,再加上之前早已布局完成的金风科技、华锐风电、航天集团、瑞能北方、德国富兰德等,内蒙古从西往东的省域内,已经密集分布多家风电制造企业。
        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那些已经被国家确定要建立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地区。
        例如华锐风电这个经营不足5年的风电新巨头,据CBN记者了解,目前华锐风电除了在自己的老巢辽宁建设了两个生产基地外,另外还分别在甘肃酒泉、内蒙古包头以及江苏盐城建设了大型基地,而这三个地方,都是将来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所在。
        并网!并网
        随着中国风电的持续发展,10年后中国可能拥有上亿千瓦当量的风电机组,而“靠天办事”的风电却有着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再加上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通常远离风电负荷中心,大型风电项目通常建立在电网薄弱的边缘地区。凡此种种,都给风电并入电网,以及其后的调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上亿千瓦,是人类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风电容量,如何与这么大容量的不稳定电力进行配套,是未来电网建设的一个挑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说。
        不过,在国际风能理事会秘书长斯蒂夫·索耶看来,电网的障碍只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问题,在接受CBN记者专访时,他谈到:“正如我们在全球各地看到的,不管是西班牙还是墨西哥,不管是丹麦还是美国,电网一开始都没把风电当一回事,因为风电刚开始太小了。任由其发展一段时间后,现实逼着他们不得不去处理、去投资、去调整、去研究、去制定适应的对策,到最后,电网运营者反而成为风电最坚实的支持者。”
        世界最大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安信诚也表示,电网从来不是一个阻碍风电发展的难题。他告诉CBN记者,在维斯塔斯的祖国丹麦,该国20%的电力来源于风电,远高于中国的约1.5%。而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当风力很大的时候,丹麦的电力中,竟有一半是靠大风来实现的。
        针对风电并网问题,政府正在积极谋求对策。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CBN记者透露,国家能源局已经派人到美国取经,学习智能电网的相关内容。
        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印永华日前也向CBN记者表示,风电并网调度运行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年内或将推出。该标准“既对风电技术本身提出控制要求,要求风电机组做到可控,也对电网方面提出了要求”。
        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披露的数据,截至去年底中国累计的1221万千瓦风电装机中,实现并网发电的只有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还有327万千瓦的风电尚徘徊在电网门外。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查显示,全国70%至80%的风电场发电量并没有达到预定的年发电2000小时的目标。这意味着,当初一些匆忙上马的风电项目缺乏严谨的可行性研究,其结果是,大部分风电运营商将长期处于亏损和薄利经营中。
        一位已经在风电界打拼了十几年的风电经理人向CBN记者证实,大量的风电业主当下的经营重心并未放在经营风电场上,而是到处跑马圈地,见到哪里风资源好,就先把风机竖起来,抢占好位置,为日后的发展打基础。
        不过,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副主任杨振斌对此的解释则是:“风电场从开始建设到正式并网还要经过调试、试运行等阶段,去年全国增长了600多万千瓦,有300多万没有并网是正常的,并不是有什么人为的制约因素或技术原因造成的,而是建设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和丹麦两国风能业界专家,近日也在北京和苏州开展了针对风电业内人士的“风电场微观选址”专项培训,以期通过风电场建设前期的风机选址,解决这一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6-25 06: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产业为机床业发展提供“新能源”
    2009-6-24 12:59:07 
    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1215万千瓦,占全球总容量1.2亿千瓦的十分之一,位列世界第四。中国风电市场的蓬勃发展对配套的机床工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其中风力发电站相关装备的加工是机床需求的主力,需要多种精密、大型数控、专用机床与之配套。
      中国风电业高速发展
      中国风能协会(CWEA)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机组5130多台,装机容量624.6万千瓦(KW),比2007年的新增装机容量330.4万KW,增幅达89%.而且,单是2008年当年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就已经超过了中国截至2002年底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总和。可见近年来中国风电业发展之迅猛。
      截止2008年底,中国累计风电机组11600台,装机容量约1215.3万KW,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区),其中超100万KW的有内蒙古、辽宁、河北和吉林等四省。相比2007年累计装机590.6万KW,2008年的增长率高达106%.
        配套机床技术需求
      据了解,风机机组关键部件诸如水平主轴、风轮、塔架均为大型构件,加工难度大,对精度的要求也高,必需专门设计专用加工设备,且需使兼具高速、高效、智能化、柔性化、CAD/CAM自动转换、自动检测、误差补偿、故障自动诊断等多项先进功能。目前,生产最多的有齿轮箱风力发电机组,由于其结构复杂,完成其各种部件的制造需要不同机床设备进行加工。
      风机的变速箱主要由箱体、行星轮系和变速机构等组成。风机变速箱体属于大型箱体,根据发电量的不同,直径约在2~3米之间,大部分为分体结构。加工需要镗杆直径约160~250mm的数控落地铣镗床和大型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等,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目前主要使用的仍是进口设备。
      变速箱内的齿轮加工量很大,需要对大型内齿圈、圆柱直齿轮和斜齿轮等进行成批生产。主要加工设备为大型数控立式滚齿机、数控插齿机、数控磨齿机等。这些齿轮加工机床中,大规格普遍要求具有高效、重载、重切、刚性好的特点,主要依靠进口,中小型采用国产设备。
      其中大规格、大模数齿轮和齿圈采用数控成型铣齿机和数控成型磨齿机。数控成形铣齿机要求大切深、大进给、滚速高。数控成形磨齿机要求精度达到5级以上,自动化程度高、自动调心、自动测量、自动修形、稳定性高。
      风电叶片长达几十米,需要轮廓加工。所使用的叶片铣床,属于大规格轻型非金属五轴加工机床,对机床精度要求不高,功率和扭矩也小,但是,它的加工要求机床快速在60~80米/分,切削速度在30米/分左右,此类机床目前也基本依靠进口。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