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4-1-19 11:23 |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
0.69元/度——敦煌光伏电站价格之争(下)
发布时间: 2009-6-11 14:44:28 浏览次数: 650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 0.69元,对于国投电力是可以运作的,但对于整个行业,确实压力太大。国家最终采用的1.09元的价格,虽然仍然“偏低”,但也让行业略松了一口气。
导致整个招标过程一波三折的始作俑者国投电力,最终失去了这个项目。面对国投电力的最终流标,外界人扼腕叹息,业内人士却认为国投电力依然是最大赢家。甚至有人士戏称“国投电力布了一个完美的局,不论结果怎样,都是赢家”。
早在5月初,国投电力便已经与青海格尔木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格尔木200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前期开发协议。公司获准青海省格尔木市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前期开发规模200MW,其中一期开发规模100MW,估算总投资20亿元。
另据透露,除格尔木200MW光伏项目外,国投电力在宁夏石嘴山和甘肃嘉峪关等多个光伏项目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这几个项目的规模已经是敦煌10MW项目的数倍,国投电力在敦煌项目上表现出的综合实力,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当初,敦煌项目吸引了全国50家光伏企业来争夺,主要原因是该项目所具有的“战略标杆”的意义:其一,意味着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启动;其二,这个项目的实验性质可能为下一步国家制定光伏发电的一系列政策提供依据。国投电力在这场争夺战中,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影响政策和展示实力的结果,其在青海、宁夏等地的光伏项目能够顺利拿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可以说,国投电力在光伏市场上已先于其他企业启动了。
有知情人士称,敦煌光伏电站项目的流拍,其实是国投电力的主动放弃。此前,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动议结果:0.69元的最低价中标,负责敦煌10 兆瓦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同时,敦煌扩容30兆瓦,将这次招标过程中的第二低价1.09元作为跟标价格,这次所有参与投资的企业都可以跟。谁愿意跟这个价格,谁就可以承接项目。一家国内著名光伏企业人士刘旭告诉记者,这个初步方案当时已经放在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的桌上,等着最后审批。
但在最后关头,国投电力选择了主动放弃。据透露消息的知情人士介绍,国投电力放弃竞标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整个行业发展的考虑:当初敦煌项目招标文件明确告知最低价中标,其时并没有形成中标价将成为光伏电站标杆价的局面;后来,考虑到该价格将成为入网的标杆价,虽然国投电力可以运作,但确实还不是目前行业的主流水平,所以,国投电力选择了放弃。因为,失去这个项目,并不会影响到国投电力在光伏产业的整体布局,但是选择放弃,恰恰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记者此前采访国投电力相关负责人时,曾了解到,国投电力计划在未来2-3年内,光伏并网电站建成200MW左右的规模。从现在几个项目的推进来看,国投电力有望提前实现这一目标。而从推进速度与力度来看,虽然失去了敦煌项目,国投电力在光伏产业的增长局面并没有改变。
光伏产业健康持久
敦煌光伏电站项目最终定在1.09元的价格,光伏企业仍然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某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0.69元不合理,那么1.09元就合理了吗?如果1.09元企业能做到微利,那么0.69元也不是做不下来。”这可能恰恰代表了不同企业面对1.09元价格时的不同状态。
早在国投电力报出0.69元的价格之后,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就曾经上书国家发改委,质疑报价的合理性,“担忧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会由此出现恶性竞争”,“恳请政府重视”。并提出价格建议,“根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3月份对江苏省的13家光伏企业太阳电池生产成本的排摸,按照合理利润(10%~15%)计算,这13家企业平均上网电价为2.9元/千瓦时。”
2.9元的价格,无论距离0.69元还是1.09元,都实在太遥远了。显然,对于只能承受2.9元价格的企业,即使是1.09元,仍然不具有竞争力。
作为新能源之一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在世界新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我们要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认真把新能源发展放在一个战略位置上加以重视。……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视野审视新能源发展问题,预计再过十年,将会突然发现,我们又落到别人后面了。到时候,我们即使想追也追不上了。”这是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今年两会上的发言。
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格局中占到16%,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80万千瓦。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业内共识是:以规模化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只有不断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才能真正推动光伏产业的振兴和快速发展。
一位光伏产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国投电力0.69元的报价,所产生的行业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该价格是否盈利的范畴。这个价格更像一把利剑,将光伏产业的高额利润一剑削去,让整个行业从高额利润阶段直接进入到微利阶段,这必然会让很多企业受到震撼。但客观上却大大加速了光伏产业的发展,这种短期利润遭到较大压缩的阵痛,换来的将是整个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这显然是值得的。
该人士举例说,如果没有国投电力的0.69元报价,那么1.09元的价格,对于2元甚至2.9元的预期目标,仍然是“惊爆价”“离谱价”。因为业内对目标有一种乐观的期望:2008年8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另外两个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伊泰集团205千瓦太阳能聚光光伏电站和上海崇明前卫村1MW光伏电站,上网电价每度4元(含税),如此对照,2.9元的价格已经大大降低了。打破不切实际的期望,让它更靠近老百姓约0.5元/度电力应用的现实,国投电力确实充当了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普及的开路先锋,更像是一个被“误读”的“行业英雄”。
该人士对曾被多次提及的风电“前车之鉴”,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现在投资方大多在亏本运营,但是风电项目背后的设备厂商利润却非常丰厚,其实这也并不符合市场化运作的规律,都在“赌”国家的补贴。光伏产业,恰恰需要通过更接近市场化的运作,用靠近需求的价格说话,逐步消除这种产业链条上盈亏反差极大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