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提起该院设计所所长张劲松同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缘于他那对工作“拼命三郎”般的敬业精神,赢得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的敬佩,被誉为该院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劲松”。
张劲松同志1980年进入晨光院设计所,参与设计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晨光院内几乎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在2000年晨光院第一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500t/a氟橡胶”项目开始上马的时候,他几乎是天天加班,“拼命三郎”般的埋头工作,终于积劳成疾,晕倒在氟橡胶项目的施工现场。2001年4月,他接到医院出具的诊断书,上面赫然写着:肾功能衰竭,建议换肾。为了把手里的工作做完,他边工作边治疗。直到12月份,他才去做了换肾手术。肾换了,但工作热情没有丝毫减少,拖着病体,他又一心扑在了各个项目的设计上。在他看来,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为把晨光院建设为中国化工新材料基地贡献了力量,也就是为中国化工业的发展尽了一份力。
晨光院是“三线建设”时建立的老科研院所,如今正朝着以科技为先导的大生产型企业的方向全力迈进。作为全院工程设计的归口管理和实施部门,设计所肩负着为全院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重要职责,那就是将科研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中试装置转化为规模化生产。领导、组织好设计所各项工作,就成了张劲松同志全力以赴的追求。
2006年8月,晨光化工研究院承担的省、市重点环保项目——等离子危险固体废物焚烧项目开始设计建设。晨光院是具有40多年历史的科研院所,从事有机硅、有机氟、等化工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和应用研究,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危险固体废物。长期以来,都致力于对所产生的危险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并不断改进工艺,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按省委、省政府和自贡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晨光院成立了专门的治理攻关小组,张劲松同志积极组织设计、施工、安装人员,与中科院力学所专家一起,对危险废物的等离子处理技术进行科研攻关,经过反复试验和多次论证,最终确立了处理工艺。9月份工程开始安装设备,他深知此项列入了三峡库区生产废水治理项目工程的重要性,每天到现场跟进工程进度,召开协调会,会同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确定第二天必须解决的问题,尽心尽力地为项目的按期完成“服务”。10月18日,项目一次性试车成功。省政府委托的专家验收组给予了项目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等离子体焚烧工艺,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是国内第一套采用此工艺的工业化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固体废物中有机物基本分解焚烧掉,有机物除却率可达到99.9%以上,排放烟气HC1及NOX实现达标排放,并能从一级回收塔塔釜间歇采出回收酸,在显著的环保效益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晨光院这一装置的投运,在服务院内的同时,还可以服务社会,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此项目投入运行,晨光院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节约了宝贵的有限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对富顺地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沱江、长江水质,改善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提高库区及长江下游沿岸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2007、2008年是我院“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度,项目建设任务繁重,需要突击设计和建设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新老单体改造装置、1000t/a六氟化硫、工程中心中试楼改造、生产基地高浓度含氟废水集中治理、四氟残液焚烧整改、2500t/a四氟乳液、4000t/a高品质氟橡胶、20000t/aF22等项目均为我院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重点,项目任务能否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是关系晨光院持续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设计所工程设计人员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张劲松同志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带领全所同志努力工作,充分发挥设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目前高纯度六氟化硫生产装置、新老单体改造、工程中心中试车间、高浓度含氟废水治理、四氟残液焚烧整改等项目已全面建设完成,项目效益已初见成效;2500t/a四氟乳液项目已于今年2月一次性试车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000t/a氟橡胶、20000t/aF22等项目的施工设计已全面展开,为我院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资质是设计院所行业准入的“通行证”。在张劲松同志的主持下,设计所于2007年5月取得了压力管道GB1、GC1及GC2级的设计资格,使我院拥有了独立的压力管道设计资质;2008年10月,经过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现场鉴定评审,认定我院已基本具备A1(不含超高压)、A2、D2、D1类压力容器设计资质,结束了该院无A1类压力容器设计资质的历史。
作为设计工作领头人,他从没有因为身体原因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上班时间内除了必须在办公室处理的问题外,多数时候都在各专业设计室和工地、现场组织、协调,解决问题;作为设计所所长,管理工作又很繁琐,白天少有时间进行设计。但身为设计技术负责人和审定人,必须参与相关设计工作,对相关设计文件技术把关,为此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经常超时工作,带头加班加点,并且从来不要加班补贴和换休。他家住在自贡,虽然每天都有通勤车接送上下班,但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却很少回家。
为了更好地成为设计所这样技术密集性单位的领头人,张劲松同志要求自己不仅是设计专家,同时还应是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在科研工作中他成绩斐然:作为第一发明人,对50 t/a聚对羟基苯甲酸酯项目的关键设备“缩聚釜”的具有独创性的结构申报了国家专利;作为发明人之一,上海晨光共创公司1500t/a氟橡胶项目空管裂解工艺管道星型接法申报了专利。他还参加了多个执业资质的培训考试,成为晨光院第一位全国注册机械工程师,是压力容器设计A级审批员,同时进入了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库,被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聘为压力容器设计单位鉴定评审员,使晨光院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拥有特种设备设计单位鉴定评审专家的单位之一。
随着晨光院产业化步伐的提速,项目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张劲松同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棵“劲松”依然执着、挺拔于晨光这片热土上。今年4月23日他在进京参加“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后,身着“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光环的他,依然如往常出差一样,匆匆往回赶。回到院里,来不及清洗一路风尘,就扎进他牵挂的工地……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党工部 阳小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