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973|回复: 0
收起左侧

三月末的几个数字:83, 0.69 和20(转自史博士博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9-4-4 23: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临近尾声,中国光伏行业发生了几件事情,对中国的光伏行业将发生重大的影响。这几件事,和几个数字有关。
    第一个数字:83
    中国工程院第83次工程科技论坛于2009年3月22日在中国工程院召开,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危机下的太阳能产业》。
    表面上看,这次会议与往常的工程科技论坛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与会的也只有三十来人。但是,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中国工程院借工程科技论坛的机会,召开这次会议,实际上主要是为了针对中国工程院所做的一份关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咨询报告进行讨论和评议,这份报告的题目是《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问题》。从到位的代表,可以看出这次会议的份量。
    院士到会了十几个,包括我国材料界的至尊泰斗师昌绪和以反对伪科学著名的何祚庥院士。当年倡议中国发展多晶硅的周廉、陈立泉两位院士也到会,2006年的“香山会议”的代表,除了上述几位外,还有梁骏吾、闻立时也都到了场,另外,还有钢研院的干勇、清华的李恒德、建材院的顾真安、中材的沈德忠、东方有色的何季麟等多位院士。中国工程院的副院长杜祥琬也到位并作了指导性的讲话。
    光伏行业方面,参加的代表有北京的赵玉文教授(可再生能源光伏专委会主任)和袁桐(电子材料协会秘书长)、上海的崔荣强教授(上海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广东的沈辉教授(深圳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南京的孙立国教授(东南大学)、沈阳的何允平研究员(工业硅协会秘书长),上海普罗新能源公司总裁史珺博士、宁夏发电集团的副总裁关宁、银星多晶硅的总经理盛之林,四川新光的陈绍章总经理作为多晶硅的厂商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谈。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李俊峰副所长(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高虎(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和胡润青代表发改委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确定,太阳能光伏今后将成为我国能源产业的绿色支柱。这基本上肯定了太阳能将是今后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要能源。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多晶硅的生产。多晶硅的目前的主流工艺西门子法无论从价格还是耗能上,都难以满足今后太阳能规模化使用的要求。会议对一些新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硅烷法、流化床法、物理法等。会议的主流意见认为,对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应当积极鼓励,尽快形成批量,但具体哪一种方法能够替代西门子法成为主流技术,则还有待观察。

    第二个数字:0.69
    这个数字,是敦煌10MW光伏发电项目的最低投标上网电价。我是在开标后的第一时间,也就是3月22日的中午得知这个消息的。
    当时正在工程院开上面的那个会。中午,敦煌招标的价格消息传到了发改委能源所李俊峰的手机上,他当即向会议代表宣布了这个消息,只不过没有透露是哪一家公司,只说是一家太阳能巨头和一家国家级的投资公司联合投标的。与会的专家们对此反应不一,大部分专家的意见是该企业太过儿戏,对招标不负责任,是自杀行为。
    其实,早在3月1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多晶硅与光伏产业研讨会》的高峰论坛上,就有人说,如果价格低于每度2元,就会被作为废标。
    这不,在工程院103会议室里,我看到我十分敬重的行业内的一位老前辈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目瞪口呆,喃喃自语:“这个企业太不负责任了,简直是自杀行为!”也有的专家说:“这要让德国、日本政府知道了,会怎么想?人家在3块4块地补,我们却六七毛钱就来投标!”
    但我对这个价格却毫不意外。经过会议主持陈立泉、闻立时院士的同意,我向会议的各位专家报告了金融海啸后的中国的光伏产业链的各环节的最新成本情况。经过对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系统等各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后,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成本目前已经可以做到每瓦人民币15元以下。对应的十年回收期的成本电价大约为1.2元。这个价格,去年还预计要到2015年才能达到的,但现在已经提前实现。这也意味着,光伏发电进入大规模的使用的时间,也将大大提前,由原来的10到15年,缩短到2~3年。
    我在会上说,目前太阳能光伏的合理电价应当是1.2~1.5元。如果国家要制定光伏上网电价的话,应当在这个范围内,今后逐年按8%左右的速度递减。这样,可以保证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电源、输配电、系统集成、投资、运营都可以有合理的利润,可以保证光伏行业的正常发展。对于会上有些德高望重的代表提出目前合理的补贴电价为2.5元到3元的意见,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对金融海啸给光伏产业带来的成本下降幅度估计不足的缘故。而且,有些降价,并不是可逆的,即便今后经济复苏,价格也还是会继续下降。
    因此,如果按照敦煌项目的25年回收期,成本电价是可以做到0.70元以下的。但是,这只是成本电价,意味着,英利集团从多晶硅开始,到硅片、电池片和组件、逆变、安装各个环节都不赚钱,而且,负责为其投资的国投电力,仅可按银行利息收回资金成本,利润也分文没有。但是,如果站在英利和国投的角度来看,由于敦煌项目举世瞩目,现在如果一举拿下,即便会亏损几千万甚至一个亿,但把这些亏损当作支出的广告费,效果不见得比中了中央电视台的标王的效果差,央视的标王价格曾经达到过三个多亿呢。何况,以天威自己生产的成本,还不至于亏损。就到不挣钱,免费做个广告,不也是很好吗?
    当然,以英利在行业内的地位,如果能够更加负责任一些,我还是认为他们应当把价格再报高些更合理。因为,这个项目招标之前,发改委就有人说过,敦煌项目会成为我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的标竿。既然同时行业内的巨头,是公众公司,也是行业内的领头人之一。就应当担负其行业和社会的责任。即便发改委的人不暗示,也应当能够想到这次的价格是会对国家决策部门制定上网补贴电价起到一定作用的。因此,为了这个产业,为了同行,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应当能够更加慎重地投标。
    而且,听说,0.69的价格是遥遥领先,这样,说明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不足,无谓地降低了自己的利润。另外,价格如此之低,很容易被评标的委员会作为废标。这次,大多数的价格在1.5元左右,因此,这个0.69元能否顺利拿到标,我的看法是很难。
    不过,我还是要为英利这个0.69元的数字叫个好。首先,英利这次的报价,我相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恶意报低价。这个价格,如果能够中标,以英利的成本,即便不赚钱,也不会亏到哪里,但拿到了中国光伏第一个招标项目,这里面所获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其次,这个价格,起到了振聋发聩,世人瞩目的效果。光伏产业是否太贵,能否产业化,这个价格给了最好的回答。对那些一直鼓噪光伏发电因为价格太高而不可能实用的伪专家艾们,这个0.69 不啻于一声猛喝。至于国外的政府会怎么想,那是他们应当操心的事情,不是我们。只要中国的光伏产业能够一直按照中国的打法,或者叫中国特色打下去,中国会走出一条新路来。正如笔者以前所说的,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照德国模式,而必须走自己的模式。
    第三,即便英利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中标,我认为,英利的这个数字的正面作用已经发挥了。这是英利对中国光伏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一句。其实,即便发改委的官员之前有想把敦煌项目当作标杆的意思,即便英利以0.69元中了标,但发改委的光伏发电补贴,不会愚蠢到就按照敦煌项目的价格定的。我个人认为,制定一个合理的上限和下限,比如上限1.5元,下限0.5元,作为今后光伏发电项目招标的上网电价的范围,大家在这个范围内进行竞标,这样,可以起到更加健康的作用。

    第三个数字:20
    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布了“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决定,对光伏建筑开始进行财政补贴,每瓦补助20元。通知发出的当天,国内几家光伏上市公司的股价应声涨停。
    这个消息确实是个好消息。它意味着,我国千呼万唤的光伏补贴政策终于启动了。
    其实,这个文件是3月23日定稿的。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工程院3月22日的会议的讨论结果对这个文件的最后定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指望这个消息一下子就能挽救光伏行业于水火之中,让大家赚得盘满钵满,也是不现实的。
    文件的第三条,对享受这个补助设立了如下条件:
    “。。。。。
    (一)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p;
      (二)应用的太阳能光电产品发电效率应达到先进水平,其中单晶硅光电产品效率应超过16%,多晶硅光电产品效率应超过14%,非晶硅光电产品效率应超过6%;
      (三)优先支持太阳能光伏组件应与建筑物实现构件化、一体化项目;
      (四)优先支持并网式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
      (五)优先支持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应用光电项目。”


    这五项条件,第一项屏蔽了家庭屋顶,说明本补助办法不对老百姓。
    第二项屏蔽了物理法等低效率的材料。虽然,对材料的“先进水平”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不应对单晶、多晶、薄膜设置不同的标准。如果多晶硅14%一下就算低,那么为什么6%的薄膜就属于“先进”呢?其实,制定一个统一的转换效率,和一个统一的每瓦的价格,自然可以让使用者来判断如何取舍。
    第三项,基本上把项目局限在屋顶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而且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项目了。如果有人想简单地在屋顶装些电池板就想来要钱,就不要做美梦了。地面电站,也暂时不考虑。这大概是因为,地面电站动辄几兆瓦,甚至几万千瓦,相信政府是怕补助的金额会变成天文数字。所以,留待以后再说。
    第四项,就要先落实并网问题。这就离不开电力系统,结果,还是那些电力系统的公司可能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第五项,支持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的公共建筑,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按照中国的习惯,可能最后的项目也就会仅限于这些建筑了。
    此外,在方法的第四条,“鼓励地方出台与落实有关支持光电发展的扶持政策。满足以下条件的地区,其项目将优先获得支持。(一)落实上网电价分摊政策;(二)实施财政补贴等其他经济激励政策;( 三)制定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及工法、图集;”
      这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第一项,落实上网电价分摊政策。这将促使各地尽快出台有关上网电价的政策。但是,相信,各地都会等到国家发改委的结果先出来之后,才会推出自己的电价。这对于光伏产业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好消息。如果大家都没有上网电价分摊政策,那么,这一条也就不具备什么约束力了。后两项,则对于光伏发展的规范是很有好处的。
    这次补贴的电价,在通知的第六条做出了规定。原则上为每峰瓦20元。应当说,这个价格订得还是很科学的。“具体标准将根据与建筑结合程度、光电产品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分类确定。以后年度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适当调整。”也给政策留下了一定的操作空间。

    总的来说,这个通知,开了中国光伏补助政策的先河,对光伏产业的正面影响可以说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同时,这个政策也考虑了各方面的风险和问题,制订得操作性很强。虽然使用范围很窄,但作为中国光伏第一份补贴性法规文件,能够做到这样,相信业者都会很满意了。
    我个人相信,在此政策后,随后的上网电价分摊政策、地面光伏电站补贴政策、家庭屋顶光伏补贴政策将会相继出台。那样的话,中国光伏发展的春天,就真的到来了。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