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736|回复: 0
收起左侧

开化:努力培育现代化的硅产业集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1-14 12: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09-1-14 9:47:11    浏览次数: 104   资讯来源:新华网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属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面临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开化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以及“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主攻生态工业,大力引导以单晶硅、有机硅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两硅”实现从产品到产业、从企业到企业群体、从企业群体到产业集群的跨越,走出了一条符合开化实际的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路子。目前,全县“两硅”企业已从1999年的2家发展到4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超亿元企业7家,超5亿元企业1家。2007年,全县“两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7%;实现利税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利税的77%。2007年10月,开化被省经贸委命名为“浙江省硅产业基地”。
      一、树立“三大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开化要不要发展工业,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怎样发展工业,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开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0年以来,随着开化“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的深入推进,“生态优先、特色竞争、集群发展”三大理念的逐步确立,工业经济率先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两硅”为主的特色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强化大局意识,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加快推进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开化“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山多地少、农村人口众多是基本特点。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推进人口集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这是开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开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功能定位,决定了开化发展工业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在长期内为社会和经济利益作出贡献。这不仅事关开化自身的发展,也事关整个钱塘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据此,2000年,开化县委、县政府作出“生态立县”的重大决策,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
        注重市场导向,树立“特色竞争”理念。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有活力。从经济角度看,县域经济的实质就是特色经济。那么,开化生态工业的特色在哪里?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开化生态工业的主要特色在“两硅”。开化硅材料产业始于1968年,当时因军工需要,国家选择在山区开化建立浙江省开化601厂,专业生产单晶硅,主要用于我国航天、航空、气象卫星等领域;1980年,开化又建立了开化硅产,发展有机硅工业,由此形成了单晶硅、有机硅两个门类。长期的积累,使开化的“两硅”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龙头优势和品牌优势。同时,硅材料工业被喻为21世纪的钢铁工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类型,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更重要的是,“两硅”产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符合“生态立县”的价值取向。“两硅”产业据此被确定为开化发展生态工业的“一号产业”。衢州市委、市政府把“两硅”产业纳入“410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开化“两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把握经济规律,树立“集群发展”理念。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2007年5月,在“两硅”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对硅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提出“打造创新型硅产业集群”的目标,并在原有《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加快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至此,建设硅产业集群被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二、建设“三大平台”,引导产业集聚
        近年来,开化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集聚这条主线,加速改善产业集聚条件,最大限度地为全县“两硅”产业的集群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突出重点,建设园区发展平台。开化县工业园区始建于2001年3月。2005年,开化县完成工业园区规划的修编,把单晶硅、有机硅作为工业园区重点培育产业,在规划上向“两硅”企业和骨干企业倾斜,引导鼓励“两硅”企业向园区集聚。2006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开化县根据单晶硅产业发展需要,在独山片区规划建设3000亩硅电子产业基地。目前,万向硅峰规划建设的单晶硅和抛光片项目已落户于此,总投资达17.8亿元,其中一期投资4.3亿元的直径150~200毫米抛光片和年产100吨150~300毫米集成电路级单晶片项目已建成。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城华一体”的发展思路,依托华埠经济强镇和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优势,在华埠镇着手开展4000亩的有机硅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已有30多家硅材料企业入驻园区,2007年“两硅”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
        完善措施,强化招商引资平台。在招商政策上,先后出台了《开化县招商引资年度工作考核细则》和《开化县企业招商引资争先竞赛活动办法》等,把引进硅生产企业摆在招商引资的“第一位”。在产业布局上,以产业集群的思维开展特色招商,积极对接万向、新安等国内知名企业集团,把准投资动向,推动深度合作,引进和做大做强做精一批硅生产企业,拉长、拓宽硅产业链条,促进集群式发展。在项目建设上,注重加强与“两硅”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紧密相关项目的引进,通过对重点项目的梳理,储备了123个硅产业项目,编制了硅产业项目招商策划书,广泛开展对外招商工作;跟进投产硅项目“后招商”服务,吸引追加投资,促进“以外引外”。在招商区域上,确定台甬温、杭嘉湖等省内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重点招商区域,通过召开投资环境推介会、组建异地商会等方式,引进大批客商投资开化硅产业。仅2007年,全县新签约引进硅产业项目23个,协议引资额10.52亿元。
        健全组织,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开化县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定专门力量,编制完善硅产业发展规划、项目需求以及相关政策,研究、谋划硅产业发展。建立企业家协会、硅电子协会、有机硅协会,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的作用,邀请县内外专家授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交流合作,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共生共赢。组建异地商会(经济促进会),广泛开展项目推介、招商引资等活动,目前已先后在义乌、温州、厦门、杭州等地建立异地商会9个,累计引进项目近20个,协议引资超过10亿元。充分运用“山海协作”载体,加强与对接城市的交流沟通,开展资源与产业合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招商推介、项目签约及企业考察等活动,吸引投资硅项目。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