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楼主: qwertyuiop
收起左侧

地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1 2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乾羽:力所能及的努力是最大的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08:38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作者:乾羽
      5月20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二天。下午我给学生上课,当14时28分来到时,有学生提议说,我们再哀悼3分钟吧!我同意了学生的要求,我跟他们说,你可以忘记这节课的内容,但要记住,你曾经在这个集体场合为不幸的生命哀悼、祈祷,要将你们内心的善保持下去,让它成为支配你们行动,改变我们生活的最美好的东西。
      我把学生的自发要求看成是一种善,因为在我的理解中,善就是给予无力者力所能及的努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突发的原因、客观的条件,总有一些人是无力的,他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无力改变生活的状态。这种无力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这种无力会带来深深的失望,会消磨掉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而对于那些关注者来说,伸出援手是一种帮助,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就是一种最大的善。
      在灾情发生后,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截至19日13时,全国接受各界捐赠108.34亿元。这个数字不仅是抽象的数额,它也是爱心的汇集。在这流向灾区的爱中,你捐一亿元,是一种善,你捐一分钱,也是一种爱。只要你所做的是力所能及的努力,你已经把内心涌动的爱传递出去。我们不应以捐款数额去判断一个人爱心的大小,我们在意的是,当灾情发生后,你是否能够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你不必牺牲自己,你不必舍弃自己,但你应该将你能承担的爱表现出来。
      力所能及的努力是一种真实的善。面对悲剧,人性的善良和怜悯总会被激发,但有人会把灾难看成是体验悲情的机会,只是释放泪腺、感叹生命、感悟人生,而不会将这种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当灾情渐渐好转,当媒体对这次灾难的报道渐渐减少时,他们会很快地忘记灾难、忘记悲伤。而力所能及的努力却是对内心感受的现实执行,当内心感受到悲伤时,当悲伤激荡出怜悯时,现实行动让只能净化情感的怜悯,成为可以帮助他人的善良。我们不能说,我悲伤了就是一种善,但我们可以说,我为灾区做了一点事这是一种善。
      力所能及的努力是一种持久的善。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爱心却无大小的区别,只要你的努力是真诚付出,是合适付出,你的努力就是一种善。这种善不是道德苛求,不是舆论绑架,它不需要你付出沉重的成本。这种善是可以持久的,因为它没有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它只是我们在能动的坚持下,再坚持、再坚持……所以,如果你的收入有限,你可以少捐一些,如果你的收入很少,你可以捐一些物品,如果你同样处于困境之中,你可以在全国哀悼日,以一个庄重的仪式去表达对生命的哀悼,对生者的祝福。只要你能将这种爱心持续下去,让它成为你的生活准则、生活态度,这种善就可以获得持久的力量。
      灾难正渐渐远去,灾情给我们冲击的力度在不可避免地减少。但是,应该明白的一点是,灾情对灾区人民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当他们从恐惧和伤痛中清醒过来后,悲伤和苦难会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困难。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我们全社会的帮助,这种帮助必须是真实的、持久的才会落到实处,才能对受灾群众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让我们释放内心的善意,以力所能及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受灾群众,给予他们长期的细心的关怀。
      (作者系教师)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1 2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占江:期待灾难带动更多积极的国民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08:3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作者:阮占江
      19日是全国哀悼日首日,在北京东城区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当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向地震死难者表示哀悼后,原本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的原被告表示不该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上法庭,愿意和解。(5月20日《北京晨报》)
      相比那些或气势磅礴或催人泪下或热血沸腾的抗震救灾故事而言,这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小花絮。但这种戏剧性的最终和解,却蕴涵与传递了一个很值得思考与关注的信息,那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正在让很多国民发生诸多积极、可喜的改变。
      平时里,过多局限于某些具体利益的纠缠,使很多人往往因小事而骤起争端,或反目成仇,或相互攻击,或走向法庭,甚至彼此敌视仇恨一生。然而,在成千上万的灾区人民纷纷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时候,所有依然还能享受安全、幸福与舒适的人,确实应该充分珍惜这份幸福与安逸。在残酷的自然灾难面前,在瞬间的生死轮换面前,还有什么看不开、还有什么争不休的呢?
      多难可以兴邦,突如其来的灾难,能够让国人在共同抗击灾难的过程中,彼此关爱,彼此团结,彼此心手相连,从而逐渐理性、成熟起来,继而创造更多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推动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兴盛、发展。因此,尽管报道中的这种和解只是诸多国民变化的一个缩影,但其中蕴涵与传递出来的那种呼吁人们在灾难面前彼此付出更多关爱、宽容与体谅的信息,足以让人感动与欣慰。实际上,要想早日战胜这场灾难,需要国人继续改变的地方还很多。因为只有人们彼此间再多一些理解、宽容与体谅,多一份团结、关爱与互助,才能少一些争端、矛盾与冲突,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资源集中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去,才能形成一种更为强大的建设家园、增加生产的社会合力。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1 23: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耕身:大灾中是什么让我们拥有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08:25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杨耕身
      大地震,大悲恸。截至20日18时,汶川地震已造成40075人遇难,247645人受伤,累计失踪32361人。震后已进入第十日,血泪的数据仍在攀升。悲痛浸淫着我们,我们同时也在悲痛中寻找致敬的方向。
      我们致敬生命的奇迹。5月20日凌晨1点,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镇人马元江在被困了179小时后获救。这是大地震发生迄今,被废墟掩埋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他之前,四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安县幸存者彭国华在被埋170小时之后,于19日16时30分成功救出。身处绝境,向死而生。生命可以这样顽强,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致敬人性的高贵。当灾难来袭,地动山摇,一名叫做谭千秋的老师张开双臂,将他的四名学生翼护于身下。学生得救了,谭老师死了。一位母亲,在废墟瓦砾之下,以“弓”形爬在地上,双手双脚支撑在地上,背上顶着一块预制板,停止了呼吸。但她身下两岁的女儿在获救后却安然无恙,只是左手有一点擦伤。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越是在灾难与毁灭中,越能得到保全与彰显,那无疑就是爱与人性。愈大的灾难愈彰显出属于人类特有的爱与人性。这是一种非凡的体验,它让我们在灾难中体味力量。
      致敬救援的努力。面对随时可能再次坍塌的学校教学楼,接到下撤命令的战士跪地大哭,“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位于重灾区北川县的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灾难中痛失15位亲人,依然忍痛救灾,他说,“救灾,让所有活下来的人没有时间伤心。”一位参加救援的女警察,抱着一名小孩走进帐篷,为他拉上被子后并没有离开,而是深情地注视着孩子。记者采访时得知,她自己两岁的女儿在这次地震中罹难。大地震发生后,举国同心,军民一力,听从于人道之命令,风雨驰援,慷慨捐赠,真诚关切,虔心祈求,在生死营救中演绎生命至上,于守望相助中表达休戚与共。直到今天,这仍是没有放弃的救援与祝福。
      致敬举国同悲的力量。5月18日,国务院决定为汶川地震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并降半旗志哀,暂停奥运火炬传递与公共娱乐。19日14点28分,天地同悲,山河失色。虽是短短三分钟,却是五千年来第一次,黎民百姓可以配享国哀。其所体现的,是对生命、人权、人本的敬畏,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法则与国家的政治伦理。这也正是《洛杉矶时报》评论所指出的,“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努力向民众提供精神安慰与国家支持。”与此同时,当全国人民,共此国殇,同悲同泣,我们也看到一种同赴国难、意气相通的凝聚之力。
      致敬这个多苦多难的民族,并且致敬苦难本身。多难兴邦。作为人类历史的背书,苦难是书写人类文明的另一个视角。人类社会朝向文明的努力,使得每一次灾难都在人类历史中沉淀下来,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与力量,让我们开始致力于危机应对、政府治理、社会动员等等方面的完善与建设,使权力品质、爱与人性、公民道德与性格得以滋长。这也正是温家宝总理在非典过后曾经说过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此时此刻,救援仍在努力,灾后重建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我们不能放弃最后的救援,但是更需要能够面向更长远的未来。我们致敬这样的一种走向,致敬那在拭干泪水、擦净血痕之后,依然前行的勇气与信心。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2 0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子视频辱骂灾区人民 沈阳警方将其抓获(图)

    华商网讯(记者 敬江晴)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际,5月21日上午,网络上的一个视频瞬间激起网民们的愤怒。该视频中一女子辱骂四川地震长达5分钟,还骂的津津有味。据了解,该女子已被沈阳警方抓获。


    网上惊现辱骂灾区人民视频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举国哀悼,全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尽己所能支援灾区。21日上午,网民们在发现一个女子在视频里辱骂四川地震长达4分40秒。视频中,这名女子脚翘在桌子上,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断的辱骂灾区人民。国务院规定,19日至21日,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这名女子因玩不了J5游戏,所以大骂灾区人民。

    人肉搜素引擎再次发威


    此视频出现后,该女子成了YOUTUBE政治首页里的新闻人物,并开始在国外网站风传。有网友说:“我们对辽宁女这样的做法深恶痛绝,一个人怎么可以无耻无知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整个中华民族都不能饶恕她的这个愚蠢的错误,我想这不能仅仅是一个错误,这是对中国人民,对受灾群众,对死难者的亵渎。”


    “想到受灾的群众,想到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同志,想到死难者和为救灾献出生命的同志,想到温家宝总理的言行,我控制不住要哭,这个人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网友们认为该女子的行为严重影响的中国人民的形象,网民震怒的同时,号召大家“13亿人一起动手把他找出来!


    人肉引擎在此时再次发威,网友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该女子的信息:姓名张雅,1987年7月29日出生,辽宁沈阳市苏家屯人,她的QQ好友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等。


    女子已被沈阳警方抓获


    据来自沈阳方面的消息称,该女子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网民愤怒后,沈阳市公安局苏家屯区分局根据网上提供的该女子的信息资料,于21日中午1时左右,在苏家屯区如意网吧将其抓获,苏家屯区计算机通讯科正在调查。


    关于该行为违法性的讨论


    在网络上,网民称该女子为“辽宁女”,在表达愤怒感情的同时,很多网友也就该女子行为的违法性展开了讨论。


    有网友说:“这应该是违法的,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我们的言论越来越自由,但是必须还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的。有危害国家公共安全嫌疑!”有网友认为该女子纯属炒作,“不惜用这样的手段来达到她的目的,用她对整个国家的亵渎来实现她的目的,这是多么的无知无耻啊。”


    “是不是傻啊?我都录一遍了,你叫我再录一遍干什么玩意儿?骂你一遍你就是没够是不是?那行,姐再跟你说一遍。”通过视频中最先出现的这段话,有网友认为一般人谁没点常识,会犯傻去录这个?他们认为,该视频是被骗录的,“真正有问题的,是那个录制者”。


    就该女子的行为如何进行法律定性,欢迎大家讨论,请在新闻下方的评论窗口留下您的意见。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2 08: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想说的是旧的观念打破了,新的却没有竖立起来,过分的对物质的追求与溺爱,让下一代部分人心中只有自己,这是教育的悲哀。希望这次震灾中的种种事件,能让我们的社会文明中增添一种精神的力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xuezi 发表于 2008-5-22 23: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无法不哭泣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文/北岸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随着地动山摇的一声巨响,
    我看见你跌坐在嘈杂的操场,
    撕心裂肺的呼喊还在我的耳旁。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漫天的星星可都是你的泪光,
    黑夜里我不是孤独的流浪,
    同学们手牵手嘶哑地歌唱。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老师说那边再没有鸟语花香,
    所以我恋恋不舍回头张望,
    绿水青山却是一片苍凉。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只是我舍不下曾经的梦想,
    帮我把漂亮的书包好好收藏,
    我听见废墟里姐姐的书声朗朗。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可惜我等不及看到绿色的军装,
    我还想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
    留恋着黑板、书本和课堂。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不再淘气也不愿让你心伤,
    我会牢牢记住你微笑的模样,
    来世还要依偎你温暖的胸膛。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有灯光生活总就有希望,
    睁开眼睛我要看你活得坚强,
    你的爱永远把我的路照亮。

    一个MV地址:


    [ 本帖最后由 xuezi 于 2008-5-23 08:33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yxw670828 发表于 2008-5-23 08: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无法忍住心中的悲哀,孩子,你们走好!!!!!!!!!!!为你点一盏灯!!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3 08: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一位朋友给我MSN留言说:“灾难过后,我们都在讨论要注重家庭和生活,以前确实忽视了。”
    我早上刚看到给了这样的回复:嗯,同样也要有一颗爱心,昨天去看了一个逃生出来的同事,如杭州那几个逃生回来的记者一样,他重复最多的也是对灾区人民的感谢。我想这次CNN确实表达了灾区人民最朴素的精神。

    在此面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支援灾区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pan1985 发表于 2008-5-23 11: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体会到那种痛苦

    我能体会到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 因为我也曾经经理过...只能为不幸的孩子 祈祷

    该用户从未签到

    freeman 发表于 2008-5-23 17: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赈灾捐款引发的历史文化反思

        
         转载自郎教授官网《郎咸平财经工作室》
        
          我今天要谈论的题目是一个比较让我们痛心的题目,那就是四川大地震。当然,对于四川大地震的过程以及解放军的勇敢,老百姓所受的苦难,我在这里就不需要重复。虽然这个时刻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了,但是我相信,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一股难以平复的创伤,包括受难的同胞,包括广大人民,所以今天不想在这个里面继续谈论一些我们已经知道的灾难,因为我们已经报道过很多了,我想趁这个机会大家对这一切进行一个反思,反思什么呢?
        
          我念一段话给各位听。
        
          第一个,在这段期间,王石发表了一个谈话,万科捐了200万,网民批评他捐的不够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金钱不应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阿里巴巴也讲了一句话!马云他说,实际上这不是他讲过的话,这是他06年讲过的话,“中国企业家即便有能力,也不应该用来慈善,而应该用来扩大再生产。对于那一些荧光下的慈善捐款,我认为一元就够了。”各位要知道,我自己不能当愤青,我也不希望大家举起道德的利剑随意挥砍自己也是不好的,我想用大历史的角度来谈谈,请问各位,如果有一天你取得了像马云以及王石同样的位置的时候,你会不会讲相同的话?你告诉我。
        
          今天你批评起人来你意正言辞,可是为什么他们会说这句话,我对这些话毫不同情,但究竟我是一个教授,我必须用一个公正的大历史的角度来谈论我们文化的危机,网友非常够水平,事实上也是我个人的经验,在2004年展开全国国企大讨论的时候,我发现网友的评论水平非常高,而且网友对于有的理论之透彻,基本超过我们的经济学家,所以我对于网友的意见我从来不敢忽略。我发觉网友挺幽默的,而且还有一位网友做了计算,说200万是万科多少的利润呢?是2007年万分之4的利润,0.04%的利润,赚了这么多钱,把0.04%的利润拿来救灾,同时网友又算了,说王石12次登山花了3684万元,年薪是多少呢?690万元,这是网友写的,在这里我不做确定。
        
         我很想针对这个题目和各位谈一谈这个沉重的话题。除了万科以外,截止到5月21号为止,国际几个大公司,尤其是在中国赚了大钱的大公司也没有捐钱,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诺基亚、LV、大金、宝洁、摩托罗拉,我相信在网友的压力之下,我认为他们未来都会捐的,虽然我没有把握,因为至少截至到今天为止,美国政府捐了100万美金。似乎这些国际跨国公司并不在乎,似乎我们的企业家对于救灾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还是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里我不是来骂人的,我想从文化、从历史来谈论一下。
        
          我想谈论谁呢?谈论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两个企业家,一位就是比尔盖茨,一位就是巴菲特,他们两个不是简单的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他们是真正少数几个拥有上市公司的亿万富翁,尤其是比尔盖茨,一直名列全世界的首富,巴菲特也差不多的。这两个人很有意思,他们的行为形成了非常大的落差。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分别成立了不同的基金会,叫公益基金,比尔盖茨的基金会叫盖兹灵达基金会,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基金会,不但如此,他还在电视上发表谈话,他讲了一句话我很感动,那就是他这个财富是取之于社会,要还之于社会,他只是帮助大家管理这份财富而已。这个话很奇怪,我们通常认为财富是我创造的,怎么叫做我管理,我创造就是我管理,好像比尔盖茨不是这么看问题的,他说他只给他的子女每个人留100万美金,供养他们到大学毕业之后,他这个做父亲的职责就尽到了,以后他们生存有办法,巴菲特前年也把几百万美金捐进了他的基金会,他的思维和比尔盖茨是一样的,而且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小布什总统曾经有意要调低或者取消遗产税。
        
          我想我们的企业家肯定很高兴,如果国家取消遗产税多好,我可以把我的财产给我的儿子,给我的女儿,挺好嘛,因此在我们中国人的想法里面,总认为如果小布什总统取消遗产税的话,那么最激动的就应该是比尔盖茨同志了,他钱最多,这是我们的思维,可是后续的发展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发现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联合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这么说的,他说我们不能同意总统的看法,他说取消遗产税的结果是使得美国年轻人丧失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为了美国的长远发展,我们不能够赞同这个政策,你们是不是觉得比尔盖茨疯了。
        
          明明对你有利的政策,而且肯定是通过美国参议院众议院合法的立法行为,你在干吗?你到底在想什么?请注意,我绝对没有夸奖比尔盖茨,我也不是责备我们的企业家,我只是想请各位大家想一想,他们都是人,都是有能力的企业家,为什么他们想法这么的不同?而且我再告诉你,这个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你千万不要认为说,比尔盖茨是对的,我们是错的,不是这么简单,而是到底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问题?
        
         我们不要拿一把道德的利剑随意挥洒,因为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当你穷人的时候,你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可是我今天希望在这里来给各位一个启发,首先谈一谈,我最喜欢谈历史,而且很多人也最喜欢听我谈历史,因为我的历史谈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过,而且跟大家所学的历史都不太一样,所以这个历史特别好听。那么首先谈一谈这一种源自于西方的企业家精神,或者这么讲吧!源自于西方现代型的企业怎么过来的,为什么在这种文化范畴之下有这种想法,而我们又有不同的想法呢?因此我就把各位带回到过去的历史当中。我们回到什么时刻呢?我们回到了西元第10世纪,我们发现西元第10世纪孕育了第一批企业家,因为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西元第10世纪的时候所成立的,当时的天主教皇在9世纪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信念。
        
          你死后怕不怕下地狱?怕,怕怎么能够不下呢?把你的财产捐给教会,显示出对上帝的忠诚,就可以不下地狱,所以很多有钱人在死掉以前就把钱捐给了教会,到了西元第10世纪,英国的土地有60%是属于教会的,但是他们神职人员也不能够经营,又不能传给下一代,怎么办?所以创立了现代化的股份有限公司。怎么创立?那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经营这些教会企业,这些职业经理人是管理者,而这些公司的所有者是谁呢?是教会,所以这个确定了什么?管理权跟所有权分开的第一步,绝对不是这个制度多好,而是在教会的企业之下这是一个必然的。
        
          大家请注意,这些经营企业的人就是职业经理人,各位知不知道这个英文,我们翻译成教授是吧!当时有这个英文,没有这两个字,只有这个,就是Profess,什么意思?专业人才,在西元14世纪的时候专业人才可以用来形容当时经营企业的那一批职业经理人,那一些人当了职业经理人是个什么信念?想一想。他们努力经营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是为了服务人们所热爱的上帝,理解我的意思吗?他们心中有这么样一个强烈的责任感,他们都是教徒,都是教会所指派的最精英的Profess,他们是纯粹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他们就要把公司经营好,来荣耀他们的上帝,而且目的,你说上帝在他们心目中总不是吃你的,喝你的,不是这么简单吧!我不是做宣传,因为神爱示人,这是他们一直讲的话,我只是把这个历史重复了一遍,所以到最后你发现这些Profess,这些教会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他当了职业经理人之后,他所想的就是如何有着这么样的一个责任,也就是信托责任,能够照护上帝所爱的子民,这就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提。
        
          当我们引进股份有限公司概念的时候,我想请问你,有多少人理解这个背景?如果我没有说,或许你永远不会知道,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民族,我在想为什么?而且中国人对西方历史基本的概念都不太深,我们完全不用想到说如何从根部来寻找比尔盖茨怎么有这种思想,我可以告诉大家,他们的前身就来自于这个,因为是上帝的企业,所以一开始整个伦理道德,整个社会责任感就是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那就是当职业经理人发挥你对上帝的信托责任,你就要给这个整个社会,这个老百姓,也就是上帝所爱的子民创造财富,这是他们想的事,你可能认为这是大话,这是神话,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都不是这么教育我们老百姓的。
        
          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是怎么教育我们的老百姓?我告诉各位吧,你听了以后一定感到非常难过,有痛心疾首的感觉。那就是我们很多专家学者说,国营企业做不好,因为东西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还提出个“冰棍理论”,什么叫“冰棍理论”?那就是企业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那就像冰棍一样会逐渐融化,与其让他完全融化光,不如在他还没有融化光之前送给国企老总,叫做NBA,而民企老总,他就可以做得好,东西只有是自己的才能做得好,不是自己的就做不好,这就是我们所受的教育,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节骨眼我们已经分开了,在这种教育之下,我们中华文化优良的传统美德,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淡然无存,你们认为国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吗?错了,真正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你们所看到的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你以为企业是你自己的吗?我想请问大家,要不要聘副总、经理、科长?要,我再请问你,你这个民营企业虽然是自己的,可是属不属于这些你聘来的职业经理人呢?不属于,当然不属于了,再问大家,既然东西不是他们的,他们是不是就可以不做好呢?所以跟大家讲,他们就是不做好,而这就是为什么民营企业的老板总是感叹着,他的员工不为他着想,他常常有这种感觉,什么感觉呢?没有人愿意为企业真正卖力的打工,我这个话没错吧,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了两三年之后,就想自己做老板去了,他绝对没有想到这一家公司对他的培育,他要对公司老板或者对股东尽到他作为一个Profess的责任,他想到什么呢?他想到我自己好就好了,我自己好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东西不是自己的就可以做不好,东西要是自己的才可以做得好,因此我最爱谁?我最爱我的家人,我最爱我自己,我最爱我手上的钱。社会责任感呢?信托责任呢?他对老百姓的责任呢?都不重要。
        
          我可以告诉大家,从这一步开始,我们的血和欧洲人的血已经是不同的了,他们的血是由宗教所遗留的信托责任,而我们的血是以自我为中心。事实上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已经听懂了,在这种环境之下,马云或者王石这么讲话,你觉得奇怪吗?对啊,他说是啊,金钱不能成为他的负担,好像也对啊,这个企业家有能力也不该做慈善,因为慈善是别人的事,又不光自己,而应该干吗呢?而应该用来扩大生产,赚更多的钱,给谁呢?给自己。
        
          好像说得通吧!这一种文化所孕育的企业家就这种水平,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各位理解我的意思吗?还有可口可乐为什么不捐钱?摩托罗拉为什么不在中国捐钱?你赚这么多钱。那他们没有Profess,他们没有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吗?不是没有,情况非常复杂。又从欧洲历史开始讲了,这一种高超的脱俗的信托责任,会随着这个社会的富裕而瓦解,所以在第10世纪崇高的教会企业的经营理念到了14世纪之后顿然瓦解,因为钱多了,钱多就开始干吗呢?就只想到自己,自己要风花雪月,自己要唱卡拉OK,要去夜总会,只想自己,别人不重要了,所以从欧洲中世纪开始,14世纪之后你发现和今天的中国差不多,这一种由宗教而来的信托责任没有了。
        
          那么现代企业是怎么回事?我不否认现代企业虽然具有历史的传承,这种教会企业的传承,可是我告诉大家,近代企业是经过10世纪到13世纪教会的理念,一直过渡到14世纪到18、19世纪的黑暗时期,大家只为自己打算,到了19、20世纪像这种可口可乐等等的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什么阶段?大家想一想。这段历史非常重要,那就是1890年开始美国政府从反托拉斯,就是美国政府从1890年奠定了一个《反垄断法》,开始将美国的企业开始用严刑峻法逼迫你不得不有信托责任,这和早期不同,早期是自发的,19世纪之后是强迫的,怎么强迫,这是我自己做的研究,我这篇文章在三年以前在欧洲金融学报发表的,我的题目当时就这么定的,谁控制了美国?是英文的,谁控制了美国?我当时找到的资料是这样子的,美国政府利用《反垄断法》将大家族排出经济体系,怎么排出呢?让大家在高市盈率下套现低产,让美国企业从过去的家族企业变成大众持股企业,理解吗?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美国的上市公司都是大众持股公司,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运作。这一种大众持股公司,它的职业经理人经过了中世纪的磨难之后,他的血跟我们也差不多,也是为自己打算,当时美国政府就用严刑峻法的法律,让这些职业经理人不敢不有欧洲早期的那些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所以这些公司在美国奉公守法,而且他一样传承着过去的社会责任感。
        
          也就是说,他们还在想替社会创造财富,怎么创造?那就透过美国的股票市场,这种大众持股公司来创造,怎么创造?大家想想看,那就是美国的上市公司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大股东都是家族、个人,美国不是,美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它的股民都是中小股民,因此,美国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强迫这些职业经理人要替这些中小股民创造财富,如果你做不到了,那就大刑伺候,坐牢,就这么严格,所以职业经理人如果一旦缺乏信托责任,被举报或者逮捕的话,那你的后果严重,不是简单的,要坐牢的,什么目的?那就是继续传承着欧洲一千年以前的制度,逼迫职业经理人有社会责任感,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因为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这个社会的中小股民、老百姓所持有的,每一个职业经理人只要好好做他的工作,他只要赚一美元,就能够透过股票市场的市盈率的放大给你几十倍的回报,这就是市盈率的意思吧!所以这家公司赚了1块钱,他的股价就会以及十倍的倍数回报给每一个中小股民,因此美国越成长,老百姓越富裕,理解我的意思吗?因为美国经济成长的果实都会由股票市场透过大众持股公司,让老百姓享受到财富的创造。
        
          财富由谁创造的呢?由美国这些职业经理人所创造。拿这一批职业经理人和第10世纪的职业经理人相比,大家发现,他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什么事情?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是他们这一生所努力的目标。但是心态是不同的。早期是对于上帝的畏惧而做的,今天呢?对于法律的畏惧而做的,理解我的意思吗?原来早期是对于上帝的畏惧,他有信托责任,要替老百姓替社会创造财富,今天同样的对于法律的畏惧让他要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
        
          在这里我讲得很简单,从欧洲的早期、中期跟晚期,我就把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心态跟大家分析得清清楚楚的,那么今天我们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处在什么时代呢?那就是欧洲的中古时期的时代,一切只为自己打算,你说他们有对上帝的畏惧吗?没有的,我们是不信神的,你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像美国一样严格的法律逼迫他们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吗?我们也没有。在一个既缺乏这种所谓的早期对上帝的畏惧,以及晚期对法律的畏惧,结果就是一切只为自己打算,所以大家就不要奇怪,为什么会有“冰棍理论”这样的言论出现,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产物。
        
         到这里大家就非常理解,为什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会将他所有的财富都捐献给这个社会,因为从1890年开始,大企业家,第一代企业家光荣的从经济体系退出,是美国企业的传统,而这个是美国的国家政策。退出之后,你这一生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你只是代理人。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这么一比较下来,大家就非常理解欧洲的早期和欧洲的晚期,为什么职业经理人有这种信念,为什么比尔盖茨他会讲出这种我们听不懂的话,因为这就是欧洲企业家一千年的历史所孕育出来的比尔盖茨以及巴菲特。
        
          难道比尔盖茨跟巴菲特比我们的企业家更有道德良心吗?我不相信。但是我告诉你,我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像王石、马云,他才会讲出这种话,当然我也相信他们讲出这种话之后,他们一定很后悔。话多了,他们把自己内心最深层次的感觉,竟然毫不保留的说了出来,闯了大祸,被网民一骂,我也相信王石也好,马云也好,马上就开始捐钱,这是一定的。
        
          危机管理。但是我相信他们日后都会做,我所得到的讯息就是万科说要投资1亿元在灾区,无偿的建设。阿里巴巴,我不晓得这个讯息是真是假,阿里巴巴要捐出5千万,然后他本人要捐100万。我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不小心说出了不该说的话,可是我跟大家这么说,他会说这种话已经不是他本人的问题了,请各位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的可怕,那就是我们整个历史传承如何孕育我们这代企业家的,你发现,我们是缺乏欧洲早期企业家Profess的信念,我们也缺乏欧洲晚期企业家法律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说出这种心里话一点都不奇怪,可是我这一套历史观,那是我个人所独创的,大家在外面绝对听不到这些,道德的责备这些,我们不说道德责备不对,我们要从根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在这里怎么呼吁呢?
        
          我们呼吁,对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大家要想一想,我们过去一切只为自己打算的这种利己的做法对不对?要怎么教育下一代,大家想一想,而且这种现象可怕到什么地步?我在上海,我亲眼见到的,我坐的车走到一个巷子,我是按照规定走的,对面开了一部车,逆向行使,40、50岁的妇女带着两个小孩,对上之后,按照道理应该她退是吧!不,她不退,一切只为自己想,她把发动机一关,钥匙拔下来,上楼去了,把她两个小孩牵着带上楼去了,你让我们这个车怎么办?我虽然是对的,那么只有我退了,因为她不退,她人走了,怎么办?这就是今天的中华文化的传承,就这么教育子女的吗?这个子女回去以后发现,原来我自己方便就好了,我一切为了自己就好了,别人去死无所谓,好可悲。
        
          那么这一次大难,我相信每一位朋友,都会和我一样的悲痛,可是这次大难在于对于所谓的伦理道德方面跟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方面,我认为有了一个提升。就凭这几个网友讲的话,不管你征服了多少座高峰,但你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像这种话已经可以给我们这个社会几十年的价值观当头棒喝,所以今天大家不要光责怪王石跟马云,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你是不是就是我所提的那个妇女同胞,当你做错之后,你把引擎一关,带着小孩下楼,这就是你对下一代的教育吗?你有没有想到,当你开门走的时候,先让别人走一步,有时候我会这么做,我这么做之后,别人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郎教授你疯了,甚至还有很多网友问我,郎教授你捐款了没有?我说同志们,你了解我还是不了解我,你还需要问吗?我怎么可能不做这种事呢?我怎么可能不捐吗?但是我有必要讲吗,不想讲,为什么不想讲?这是我们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而且我觉得我做再大,也比不上一个灾区小朋友捐一毛钱,你晓得我的意思吗?这是什么?这是对社会的信托责任。
        
          我们有吗?所以我也希望透过这次地震的事件,我们全体国民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文化到底怎么了。

    [ 本帖最后由 freeman 于 2008-6-2 14:58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freeman 发表于 2008-5-23 17: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意帮总结下:
      
      1.郎认为,中国部分企业家如王、马之流抛出的“慈善负担论”不妥,但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是很情绪很表面的,更深层次的挖掘还应该在“职业经理人”对财富的理念认识层面。
      
      2.西方企业及其职业经理人有着对社会的“信托责任”,前期是靠对上帝的敬畏来实现的,后期是靠对国家立法的敬畏来实现的。而中国的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从暴发到至今,都是为自己服务的,没有对社会的“信托责任”,也不存在相应的信仰和法律制约。
      
      3.财富取之于社会,应还之于社会,眼里只有“自己”的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其水平极其有限。但我们不要光责怪王、马,除却道德方面的反思,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对社会有“信托责任”,做得怎么样,“信托责任”从我做起,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才有生命。

    该用户从未签到

    freeman 发表于 2008-5-23 22: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
        
        孩子,快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该用户从未签到

    xuezi 发表于 2008-5-24 16: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未读完
    屏幕
    成了哭墙
    可怜的孩子
    一路走好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7 12: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涌:灾难面前做个负责的富人

    2008年05月24日 09:41新京报【 】 【打印
    作者:薛涌
    这次大震灾,举国皆恸。劫后全民捐款,支持遇难同胞。不过,舆论中不时有对富人的不满,说他们捐出的太少。当然也有给富人们辩护的。比如有人说,富人的钱全用于生产性投资,一时能拿出来的现款并不多,大家不要逼人家捐钱。言下之意:不要用道德干预市场经济的原则。
    这话也许有些道理。如果你看到一个富人家资万贯,平时省吃俭用,他确实可能是把钱都用于生产性的投资,一时拿不出来;而且如果一下子拿出来很多,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生产力。可惜,老百姓愤怒,是因为他们眼中的富人并非如此。如果钱都用于生产性投资,怎么会一只游艇几百万、一张名片几十美元、或者有几栋豪宅呢?这么多人死于廉价建筑的坍塌中,你那几栋豪宅住得心安理得,还说拿不出钱来,这怎能不让人觉得你心肠太冷呢?
    许多自诩的市场经济的信徒,一直鼓吹不能把市场经济的规则道德化。我则一直说,这些人大概从来不看亚当·斯密。他除了《国富论》,另一部巨著就是《道德情操论》,而且晚年一直在改写,绝不将之放在《国富论》之下。亚当·斯密理想中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一个基本预设就是人性是善的,人会由自爱而爱人;这些有道德取向的人自由竞争,当然会有利于全社会,而不用政府来管理。
    其实,看看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富人都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的道德压力。他们要不断通过各种慈善事业说服社会:他们会由自爱而爱人,他们富了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这种好处总是非常直观地、实实在在地展示在大家面前。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的核心精神是自由。但这一自由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大家都很熟悉:市场规则下的自由竞争。不过这一层面的成立,还有赖于一个更深刻的层面,那就是社会大多数人同意按照市场规则而竞争。如果大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他们凭什么要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他们一退出,市场规则就没办法玩了。所以,在市场经济中,赢者不时地要给输者一些好处,说服对方不要因为赢不了就退出比赛。怎么说服那些输家继续自愿地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才是市场经济最深刻的问题。
    富人的捐款,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富人在这种捐助中创造的话语是:我赚钱不是为我自己。我最终要取之社会还之社会。钱最终还是大家的。我掌握那么多财富,是因为我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经营这些社会的财富。钱放在我这个最懂得经营的人手中,对社会最有好处。这样,那些在市场经济中输了的人就心服口服:还是你有本事,那么就把钱交给你吧,拜托了。大家就不会因为输了球而退出比赛。
    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的富人深通此道,他们捐助起来也常常十分漂亮。这里我特别希望介绍的,是一种叫“对捐”的方法。比如在美国,许多募捐就是这样进行:某大款公开或私下匿名许诺,为了某一公共福利事业,希望大家踊跃捐款,等大家的捐款总量出来,我一比一地拿出对应的捐款,甚至有按二比一来“对捐”的。这样的好处不仅是自己做了好人,而且唤醒了全社会的责任感。如果大家知道:我捐一块,就有另外一个人对应一块,那么我拿一块钱就能作两块钱的好事。何乐而不为?美国的公共广播电台,就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鼓动大家捐赠。
    这次大地震,许多学校的建筑倒塌,孩子的死伤惨重。痛定思痛,如果有位富人站出来说一声:我们要保证学校有最好的建筑,再不能让这样的惨案发生。我提议大家捐款改造某地的学校建筑,大家要能捐一百万,我就也拿出一百万来!这样的富人,当然更容易说服大家:他富了全社会都会跟着得益。
    这次大震灾,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在道德和人性上的更生。我希望中国的富人们,也能同样获得更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husing 发表于 2008-5-28 15: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饱撑哩

    呵呵,小孩子的屁话嘛,别当回事,先拎条鞭子抽一窍,再拴到树上,饿三天,看他再叫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