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14885|回复: 49
收起左侧

如何控制白炭黑补强液体硅橡胶的流变性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ernest0110 发表于 2008-4-16 19: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液体硅橡胶(LSR)在国内做的很多,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直是大家没有仔细讨论的,那就是流变性能。流变性能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比如粘度,触变,结构化,这些都是流变的问题。也有朋友提起过现在国内的胶储存期的问题,其实说白了还是流变控制问题。流变控制还涉及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问题,比如注射压力,涂层胶的涂层方式以及工艺,等等。
欢迎各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问题,我们一起讨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Terry 发表于 2008-9-12 16: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各位一下!乙烯基硅油中加入Aerosil-200(白炭黑),粘度会增加几倍?如:加20%,30%。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比例:
乙烯基硅油:            1000份   (粘度2500 cSt ,气温30度)
Aerosil-200:             300份
HMDS:                      80份
水:                              8份

出来的胶的粘度是 50000 cSt(气温30度)

有什么方法能做到25000~30000cSt

[ 本帖最后由 Terry 于 2008-9-12 16:49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xuezi 发表于 2008-5-12 12: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硅橡胶的流变性,应该分三方面考虑
1:白碳黑(或其它填料)导致的结构化
2:胶的早期凝胶化
3:工艺需要的触变性

1:大家常见的硅烷化处理,加入抗结构化剂等
2:一般是封闭配方组分含有的活性基团,除水,密封,压抑生产、保存期催化剂活性等
3:这是人为控制赋予的,比如加入合适的触变剂,使胶容易挤出而不流挂

对胶的粘度控制,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胶,比如
缩合胶来说,采用端烷氧基硅油比107胶粘度容易控制,同样聚合物下,粘度明显低,结构化程度低
加成胶采用端乙烯基、端氢硅油硫化时自扩链,从而可以采用更低粘度基础了

至于气相白碳黑的处理,为什么人家的好?请有心者看看氧化硅方面的专著:氧化硅表面的羟基有几种不同的形态
粗浅看法,请各位继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逆行之路 发表于 2008-4-16 20: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粘度也是困扰国产胶的很大问题,但用在国内的注射机上倒是问题不大,胶料黏度大制品毛边就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逆行之路 发表于 2008-4-16 2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普遍的工艺都是硅氮烷湿法或干法处理粉,存放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这是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简单的增加处理剂的用量显然是不行的~~~~~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4-20 18: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zc736 发表于 2015-9-28 1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变性对手工操作的硅胶是个很大的问题,,,个人感觉,氢键导致的触变还只是一方面原因,还与白炭黑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高比表的气硅做出来的胶普遍比低比表的流动性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kak 发表于 2014-12-12 12: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过头再看这个帖子,还是有些能学习的地方。
    关于白炭黑的处理,且不说处理得是否好,光亲水的母料都不行,怎么能保证有一个好的处理结果呢。08年的帖子到现在六年了,期间白炭黑处理的技术还是有一些长进的,但是距离国外产品依然有很大的差距。8200系列更是遥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GXG12345 发表于 2008-5-12 11: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一点,我认为都是结构化问题,我用过进口的,在这方便作得不错,我们自己的是技术还是成本的原因?总是差哪么一点,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ernest0110 发表于 2008-5-12 13: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氢键的问题

    原帖由 GXG12345 于 2008-5-12 11:14 发表
    简单一点,我认为都是结构化问题,我用过进口的,在这方便作得不错,我们自己的是技术还是成本的原因?总是差哪么一点,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啊!!!
    你说对了,是技术原因,而非成本原因。结构化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因素的因为氢键的存在导致的。尤其是B组分的结构化更严重,为何?就是含氢硅油更容易形成氢键。所以,如何消除氢键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xuezi 发表于 2008-5-12 13: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笔误,重新发一次

    硅橡胶的流变性,应该分三方面考虑
    1:白碳黑(或其它填料)导致的结构化
    2:胶的早期凝胶化
    3:工艺需要的触变性

    解决方式
    1:大家常见的硅烷化处理,加入抗结构化剂等
    2:一般是封闭配方组分含有的活性基团,除水,密封,压抑生产、保存期催化剂活性等
    3:这是人为控制赋予的,比如加入合适的触变剂,使胶容易挤出而不流挂

    对胶的粘度控制,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胶,比如
    缩合胶来说,采用端烷氧基硅油比107胶粘度容易控制,同样聚合物下,粘度明显低,结构化程度低
    加成胶采用端乙烯基、端氢硅油,在硫化时自扩链,这样可以采用低粘度基础胶

    至于气相白碳黑的处理,为什么人家的好?请有心者看看氧化硅方面的专著:氧化硅表面的羟基有几种不同的形态

    粗浅看法,请各位继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silicone138 发表于 2008-5-12 14: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是技术所在呀!~~~
    现在国内的液体胶的性能(机械强度)都可以做到跟外国大品牌的很接近,
    但说到液体胶的外观,粘度,储存稳定性,耐黄变性,操作使用方便性等,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别!~~~~~
    白烟处理这一块,还没有到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ernest0110 发表于 2008-5-12 16: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开这个帖子就是要大家说点实质的内容的!
    xuezi从原理上讲的很不错,谁有实际的经验也可以介绍介绍。

    该用户从未签到

    逆行之路 发表于 2008-5-17 17: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很简单,工艺很难控制~~~~~同样的生产工艺,让工人生产,存放期甚至有几个月的差别.单纯的增加处理剂的用量,实际生产效果并不明显.关键工艺还是在工艺的控制.

    该用户从未签到

    husing 发表于 2008-5-26 15: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改性的白炭黑---流变

      毫无疑问,经过表面化学改性的白炭黑在优化LSR流变性方面确实取得了比较不错效果,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大堆让人头痛的问题:不稳定、固化后起泡等等等等。
      于是,德国人拎出来了一个新产品R8200,并且挂起了一个“结构改性”的幌子,很快,就又来了一个扛着幌子的德国人拎着H2000也赶来了。
      可谓“结构改性”,不知道,研究了9个多月也没弄明白,不过也不能说明人家德国人诈唬,因为毕竟,R8200的应用效果确实不错,-----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当初我在实验室加到17份,仍然流动性很好,听说还能加,不得不让我觉得佩服。
      唉,不知道这样的产品,何时可以国产化,因为毕竟,老外的产品还是比较贵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ernest0110 发表于 2008-5-26 2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R8200有问题啊,补强效果不好,加多了有什么大的意义呢?其实做到R8200我认为不是什么不问题的,主要还是在表观密度上下功夫,也就是压缩技术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husing 发表于 2008-5-28 14: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在粉体材料研发和应用中,有比这个更重要的课题吗?
    流变控制、力学性能、导热、导电,几乎没有哪一项性能不与表面处理相关联。虽然我不懂啥叫表面处理,但是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奖给了高表面文章的德国人,我觉得实在是太应该了。
    表面与界面的控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就是国内潜心研究的太少了。我做过界面的一些简单研究,真正做下去是非常有意义的,可惜的是没法做下去。
    关于表面处理,国内还差的比较远了一点。

    [ 本帖最后由 ernest0110 于 2008-7-7 21:53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husing 发表于 2008-5-28 14: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发错位置了

    呵呵,光顾着喝茶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小成 发表于 2008-6-13 16: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8200效果也一般,许多厂家还是自行处理白炭黑。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