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1406|回复: 0
收起左侧

致敬前辈 | “上海化工科技专家”郑善忠的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6-28 16:2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tina-hgxcl 发表于 2018-5-9 08: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氟硅材料


    郑善忠是上海树脂厂前总工程师(1920-2008),浙江镇海人,教授级研究员,194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药系,1944年创办了上海信诚化工厂(后改名人民制药厂),1963年由信诚化工厂进入上海树脂厂工作,先后担任副总工程师、副厂长、总工程师,1987年退休。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有机硅、环氧树脂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主持下,上海树脂厂获得国家科委奖状一项、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3项、国家科委创造发明三等奖,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1项、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等,1990年被授予“上海化工科技专家”。他曾经担任过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约评审员、国家科委新型化工材料专业组有机硅分组委员、中国氟硅有机硅材料工业协会名誉理事、全国有机硅学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等职。历任中国工商联第六、七、八届常委,上海市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第七、八届委员等职。


    经过翻阅一些历史档案,笔者对他的成就深表敬佩。笔者利用“阳光华谊”讲讲郑善忠这位“上海化工科技专家”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509085441.jpg

    解决了电子工业发展半导体的难题

    60年代初我国电子工业刚刚起步,四机部上海元件五厂试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半导体晶体管。但管内填充的绝缘硅脂仍是进口货。

    要大力发展电子工业,就必须迈过绝缘硅脂国产化这道坎。1963年四机部通过化工部,要求上海树脂厂完成者一任务。刚分配到厂的大学生章基凯(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机硅专家)当时还是个毛头小伙,有知识,有冲劲,但缺乏经验,缺乏把知识融汇贯通的实践。 在郑善忠的鼓励下,章基凯和另一个大学生张金云竟然承担这项产品研制。


    在郑善忠的指导下,章基凯从他们最基础的摸索物料性能着手,寻找重合性、规律性。非常系统地排摸了硅油品种的划分规律、硅油粘度变化、二氧化硅种类及含量、二氧化硅与硅油配合方法,以及各种添加剂对硅脂性能的影响。之后,研制小组蹲点在上海元件五厂,边研制,边改进,边应用,突破一道又一道难关。

    绝缘硅脂,就是必须具有绝缘性。这样的脂状物,如何测定它的电性能,过去国内尚属空白,也没有任何测试方法的资料。但硅脂的导电性能必须得测定,必须用数据说话,否则无法投入试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郑善忠指导章基凯他们到上海无线电一厂和六厂学习其他产品电性能的测试方法。在上无一厂及上无六厂同志的指导下,他们边学习,边自行摸索,寻找适合于硅脂电性能测定的方法和仪器,终于成功建立硅油、硅脂电性能测定方法,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1965年该产品研制成功,填补我国空白。1966年通过化工局技术鉴定后,相继在其他有机硅厂投产应用,达到国外先进水平。1978年获上海科技大会颁发重大科技成果奖。


    微信图片_20180509085442.jpg

    超高真空扩散泵硅油的故事

    在“大赶快上建设社会主义”号召下,上世纪60年代的企业科研工作基本上以学习、借鉴为主。


    为了满足国防军工和尖端科学对高真空有更高要求,1964年上海树脂厂徐明珊、李燕声(分析)等在郑善忠指导下,在#274硅油制作基础上,采用酰化法,制取性能更高的#275超高真空扩散泵硅油(仿美国DC705),并很快拿出样品,供用户使用。性能与DC705相近,结构与DC705相同,但工艺复杂,产量过低。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以上海树脂厂生产的甲基、苯基、二乙氧基、及甲基二苯基、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重排(平衡)法,研究成功结构与DC相近的超真空扩散泵硅油,方法简便,但质量稍差。1965年在郑善忠的支持下,科学院化学所李琼芬来到上海树脂厂与的徐明珊、李燕声(分析)进行联合攻关,继续对#275扩散泵硅油生产进行研制。他们在郑善忠和研究室主任宋锦茂的领导组织下,紧密协作,齐心攻关,坚持走三结合道路,取两条路线之长,对碱催化重排化反应合成法路线进行改进,并建立全套分析测试方法,保证了产品质量。由于充分发挥了两单位之长,充分发挥工厂主战场作用,试验室工艺和中试放大很快取得成功。产品性能及质量经军工单位严格对比测试证实已达到美国DC705先进水平,应用性能相近。1966年科学院主持召开该产品技术鉴定会,正式批准投产,填补我国空白,为我国军工及尖端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1978年(701)军工重点任务下达,要求上海树脂厂在三个月内完成#275扩散泵硅油500公斤。当时上海树脂厂全年生产能力也就500公斤左右,3个月内完成,原料供应、装置能力都遇到问题。怎么办?


    满足国防军工急需是政治任务,耽误不得!刚刚被平反的桑修庭厂长连夜赶到正在下放到车间倒班劳动改造的郑善忠家里商量解决办法。郑善忠想了想,说到:“老桑你别急,你先回去,我有几条途径,今晚我想再论证一下,明天或许就有办法了”。


    第二天一早郑善忠带着一夜未睡的疲惫,笑容满面的告诉桑修庭:“问题解决了”。他提出,只有将历年积压的苯甲基高沸物,用倒转化方法制取原料,才能完成任务。“好,真好,有你作后盾,我们还会有困难吗?”平时有点结巴的桑修庭厂长突然间说话流利起来了。当天,上海树脂厂就成立了以郑善忠、徐庆增为主的专题项目组。经三个多月的连续工作,连星期天、春节都不休息,终于如期完成500公斤生产任务。同时,攻关小组还按此法对今后生产工艺也进行了改革,割除转化料的粗馏和精馏工段,大大简化工艺,使生产能力提高好几倍,为#275硅油扩大生产做出了成绩。1974年开始,国产#275硅油进入香港市场,开始成为国家创汇产品。在研制#274、#275扩散泵油同时,郑善忠等人还制成具有耐高温及抗辐射、抗紫外线的#250及#255苯甲基硅油,用在高温热压油热载体,以及耐热绝缘油等。从此国产#275硅油,成为有机硅的二个主要产品之一,并推广全国生产应用。


    微信图片_20180509085444.jpg

    开创“应用服务”新概念

    为了满足我国玻璃钎维工业发展,1965年上海树脂厂郑善忠王体节等,将#275扩散泵硅油生产过程中的付产物加以综合利用,研制成#285乳化硅油,供南京玻璃纤维工业设计院作为玻璃纤维织物的耐高温表面处理剂,制成耐高温玻璃纤维织物过滤袋。#285乳化硅油主要用于炭墨、采矿、冶金、水泥、有色金属冶炼以及其他粉尘生产场合使用,大大提高玻璃纤维织物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炭墨等生产公害问题,受到使用部门的欢迎和好评。该产品于1967年通过建筑工业部批准定型使用,填补了我国空白。


    为满足军工生产部门耐高温轴承和印染工业机械润滑迫切要求,1965年10月上海树脂产郑善忠、吴国林等采用#275硅油高沸物为原料,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可为高温润滑用的#290-H润滑脂。该产品具有耐高温抗氧化性好,可满足军工要求又是印染闹高温轴承的理想润滑剂,大大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时间,深受用户喜爱。


    根据上海自动化仪表厂及西安电力电气厂提出解决仪表用液导管中用硅油和电力电器中代PCB的硅油要求,1970年郑善忠与王体节、冯兴康、张则权一起,采用#275硅油低沸和D4为原料,试制成功#250-30苯甲基硅油。它既有一般甲基硅油的性能,还具有膨胀系数较小线性特点,非常适宜仪表用油,参数稳定可靠。经西安电力电器容器厂大量应用研究,它特别适宜作为电容器的介质油。这个产品具有的耐无毒、介电性能优异的特点,适用于大型电力电容器介质油。用它替代氯化联苯做电力电容器硅油,可以根本消除氯代联苯公害污染和毒害作用。此外它尚可用于药用及医用聚氯乙烯医药袋。例如:血浆袋、医用注射、葡萄糖袋等,使药物长期储存不变质,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战场和现场急救。它也可以作为自动化仪表远距离信号传递填充油。这是我国独创的品种,1979年被化工部晨光化工厂等单位移植生产,成为我国有机硅油大品种之一。1985年该产品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1971年三机部通过上海市国防工业和化工部二局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某军工基地14架战斗机由于缺乏瞄准器液压润滑油而无法起飞,要求上海树脂厂在2个月内研制出与国外相同的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氯代甲基硅油应急。战备需要就是命令,当时厂领导徐庆增接受任务,回厂后第一时间与郑善忠商量对策。中午前他们就调出正在下放三班劳改的章基凯组成技术攻关组,并要求他们务必在两个月拿出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50公斤。时间短,任务重,过去又没有搞过类似的产品。但是章基凯等人急军工所急,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经过一个月的拼搏奋斗,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终于研制出#260氯代甲基硅油,填补了我国空白,并按时按量给三机部212厂送去78公斤产品。经三机部相关单位使用,完全符合要求,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此项目的研制成功,打破苏美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使我雄鹰继续翱翔蓝天,保卫祖国领空,为此受到上海国防工业和化工部二局的表扬。


    我们向这位奉献在基层企业的杰出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资料由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辛提供,陈忠整理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