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1393|回复: 0
收起左侧

为什么买彩票是交智商税,而买保险是理性行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6-28 16:2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tina-hgxcl 发表于 2018-3-1 0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冬天,流感高发,恐慌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重疾险、医疗险。
    这股风潮让小巴注意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买彩票被看作是交智商税,而买保险却被看作理性行为?
    或者我们来举个实例:

    A:如果支付2元钱,就有0.01%的机会获得1万元,你愿不愿意?
    B:如果支付2元钱,就能在0.01%的概率失去1万元时避免损失,你愿不愿意?

    不难看出,A是简化版的彩票,B是简化版的保险,A和B收益的数学期望都是1元,相较于2元的成本,都不划算。

    但现实是,既有人买彩票,也有人买保险,虽然两类人可能互相看不上。

    编辑部里的一位小伙伴,就选择了不支付A,支付B。因为在她看来,买彩票是“心存侥幸”,不买保险也是“心存侥幸”——侥幸心理要不得。
    那么究竟哪种选择才是理性的?那些不理性的选择又为什么大有市场?让我们来一起研究研究。


    统计学眼里的“傻瓜”
    在统计学家的眼中,彩票无法为你赚钱,保险也无法为你省钱。
    道理很简单,在中国,各类彩票的返奖率一般不会超过65%,剩余部分用于运营和公益。也就是说,你花2元投注,预期收益只有1.3元。

    虽然有段子说,买彩票是你暴富的唯一机会,但平心而论,1/17721088的双色球头奖中奖率,你凭借个人努力,成功的概率真的会比这还低吗?
    在畅销书《赤裸裸的统计学》中,作者查尔斯·惠伦甚至毫不客气地指出:购买彩票是一种愚蠢行为,永远不要买。
    书中同时说道:“千万别为标价99美元的打印机购买保修延长服务。……保险公司和赌场、彩票的性质是一样的。”
    如果你是为一件难以承受、足以毁掉人生的事件购买保险,那么这种保障行为是合理的。毕竟,当损失触及生命,效用就不能再以金钱衡量。

    但是,如果你买的是飞机延误险、手机碎屏险、快递保障险……它们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你本身就可以承受损失,为什么要花2元买一份期望1元的保障?
    你或许会说:这个航班我经常坐,准点率很低的!我对自己的手滑心里有数,经常碎屏的!这家快递负面新闻很多,买运险没错的!
    然而,只要这个险种已然存在,就说明保险公司没在亏的,进而说明大多数人对事件的估计有误。
    结论:统计学意义上,你是傻的。


    来自行为经济学的辩护
    统计学把我们怼了一遍,让我们用行为经济学找回场子。
    这里首先要介绍三个词——“心理账户”“禀赋效应”“损失厌恶”,它们来自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等人的研究。

    心理账户

    设想一下,你今晚要去看电影,一张票50元。买票之前,你恰好丢了50元,那么你还会买票看电影吗?
    换一种情形,你今晚要去看电影,一张票50元。买票之后,你弄丢了票,那么你还会重新买票看电影吗?

    微信图片_20180301095604.jpg

    同样的沉没成本,却会带来相当不同的选择。在塞勒的调查里,有88%的人会在丢钱之后买票,但只有46%的人会在丢票之后再买票。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觉得后一种情形让人纠结许多?
    这就是心理账户的影响——钱被划入了现金账户,电影票被划入了实物账户(可以有多个)。
    当我丢钱时,现金账户的变动很容易和作为实物的电影票分开来看;但当我丢票时,事情发生在同一个账户,重新买票就像要用100元看这场电影一样。
    更直白的例子是:丢五元钱毫不在意,但是一个五元钱买来的甜筒掉在地上……信不信我哭给你看。

    微信图片_20180301095606.jpg

    禀赋效应

    心理账户带来了禀赋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同一件事物,拥有时你对它的评价会比没有时高很多。
    用老话讲,这叫“敝帚自珍”。在现实场景下,就是卖家总比买家估价要高。
    塞勒做过一场实验,把一些马克杯分给部分学生,然后让全体学生为它标价。结果,拥有者出价的中位数是5.25元,而没有的人则出价2.25-2.75元。

    微信图片_20180301095608.jpg

    经济学家杰克·奈奇做过一个更刁钻的试验,他先将人群随机分为三组。然后让第一组自由选择想要马克杯还是巧克力,56%的人选择了马克杯,44%的人选择了巧克力——说明大家的偏好势均力敌。
    第二组,直接分得马克杯,问他们愿不愿意换成巧克力——只有11%的人愿意。第三组,直接分得巧克力,问他们愿不愿意换成马克杯——只有10%的人愿意。

    我的就是好的,看来很多人这样想。

    损失厌恶

    禀赋效应又导致了损失厌恶:损失带来的负效用,远大于同等收益带来的正效用。

    微信图片_20180301095610.jpg

    另一位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做过一场实验,和对方猜硬币:正面我给你100元,反面你给我100元。从数学上看,期望是0,愿不愿玩呢?绝大多数人不愿意。
    加价。正面我给你150元,反面你给我100元,长期下注稳赚不赔,愿不愿玩呢?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再涨到200元,大多数人才答应,因为得到的快乐终于平衡了失去的痛苦。
    这种损失厌恶,也使得“得到之后失去”比“从未得到”痛苦多了。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德国第五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由于投资失败选择了自杀。彼时,他手中的资产仍有数十亿美元,比小巴和吴老师加起来都多。
    然而,曾经沧海,就想时时刻刻拥有沧海。

    微信图片_20180301095611.jpg

    这就是人们购买保险的理由。

    非理性吗?似乎是的。可是这种心安带来的效用不也实实在在吗?
    彩票同理,购买的未必是那份概率,而是一个希望——人们可以直接从期盼和幻想本身获得效用。限于篇幅,就不再详述它的行为经济学逻辑了。
    最后说一个数据,在中国,保险用户的男女比例相近,但根据《公益时报》几年前的调查,中国彩民之中,男性占比超过90%(而英美国家男女比例平衡)……

    微信图片_20180301095614.jpg

    快去夸一夸你身边的男同胞吧,尤其是经常买彩票的那种,他们真的很需要希望。

    文/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