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楼主: bb88
收起左侧

我们离国际先进水平有多远?(2)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9 08: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水平的帖子!{:soso_e179:}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9 10: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对国外技术的了解,以上数据还是可信的,国内对于硅粉的分选基本上都是筛选,只有国内某外资装置采用风选的方式。筛选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筛网破损,小的破损在运行过程中很难被发现,风选则没有这样的问题;另外,在流化床的床层高度控制里,可以根据旋风分离器里的细粉量判断床层高度,所以也可以调整硅粉风选的风量随时调整硅粉粒径(微调),这一点筛选是无法实现的,不明白国内为什么都使用筛选。硅粉中杂质对反应速度和选择性的影响,本人认为主要是对催化剂的影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杂质在流化床中的累积导致催化剂的选择性变差,但这只是是经验之谈。流化态是决定硅粉粒径的根本条件,细粉数量的提高有利于反应速度的加快,稳定的稳定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了,所以,为了这些的实现,灵活的硅粉粒径调整是优化生产工艺的有效手段,筛选方式的局限性就暴露了,我不知道国内的厂家是怎么想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9 18: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技术的流化床运行模式和国内有很大的区别,有几个指标一旦触及,立即停车,比如一个周期内硅粉的总投入量达到一定的数量级立即将床内剩余的硅粉倒出,期间保证床层温度低于270°C,这个温度之下催化剂是没有活性的,所以倒出的硅粉不再反应,题外话了,很多人可能知道道康宁在运行末期用石英砂替代硅粉尽可能将床内剩余的硅粉反应掉,这也是提高硅粉利用率的一个有效途径,石英砂替代硅粉的另外一个作用还有降温,在事故状态使用,而不是使用氮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10 07: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堵嘴吗?无论是筛选还是风选,都是如何选择硅粉的方法,是具体谈硅粉粒径的一个方面,你不会连这个都否定吧,说到底都是怎样提高硅粉的使用效率和怎样得到更多的合格产品,是不是不谈流化床的设计你就觉得跑题?有机硅单体合成牵扯到各方面的因素,流化床是核心部分,还有很多重要部分,包括操作工的心情:lol: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12 10: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bb88 发表于 2015-2-11 21:02
另,硅友们说(1)和(2)过度太大,事实上物料平衡这部分不能发表。
另,如何合理控制硅粉粒径和分布也不 ...

关于DPR,我是有问必答,可以私下问,说说还是合法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15 09: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bb88 发表于 2015-2-9 13:26
事实上对于各MCS单体生产商而言,硅粉粒径及分布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原始流化床研发工艺参数的不同 ...

你说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国内有机硅生产厂家的现状,说到底,是设计理念和工艺背景有根本的区别。
1. 国内追求的是长周期,运行周期越长越好,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举个例子,一个周期后需要打开流化床清洗,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要担负着火等事故威胁,是每个厂都不愿意做的事情。看看别人是怎样的:(1)废硅粉不需要打开流化床;(2)废硅粉倒出后到新硅粉加入间隔时间理论上可以为零;(3)废硅粉倒出期间只是要求将床层温度控制在270°C以下就可以了,新硅粉加入期间可以开始升温。
2.才上面的第(3)可以看出三元铜催化剂的一个重大隐患,别人的催化剂在270°C以下没有活性,这样就安全而言,是三元铜催化剂无法比拟的,而活性和选择性也不如别人,我们选择催化剂的原则是什么呢?好像是一个笑话,的确有一点点好笑。
3. 三元铜催化剂可以延长流化床的运行周期。的确是这样,打开一次流化床那么困难,还是运行周期长一点好!{:soso_e179:},硅粉中的杂质对单体产品质量的影响大家好像都已经认同了,随着杂质在流化床之中的累积,加上由于床内的结焦,催化剂的选择性在变差,一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东西如不饱和烃,卤代烃,乙基化合物在增加,但我们还在坚持尽可能延长我们的运行周期。
写到这里我没办法写下去了,所有的矛头开始指向我们的流化床设计了,关键是触及某些人的蛋糕了,还是不说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15 12: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观点,这个时候国家层面应该站出来了,当年恩来总理组建了晨光院,仅仅克强哥哥是不是也出来干点事,可以说我们不缺乏人才,更不缺乏资金,但还是各个山头的大王们在奋斗,举个例子,流化床的内置旋风分离器,国内石化行业有很成熟的技术,国内的有机硅单体合成流化床也有顶部出口的,只要把导热油指型管改为(U)型管,内置旋风的事情就有了可行性,再者,国家就不能做一个或几个小型的流化床做实验?道康宁在美国10万吨的流化床用来做实验的,我们穷到这份上了?每年的科研经费都买茅台还是买拉菲了?可能真的用于科研了,:lol: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15 1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马☆ 发表于 2015-2-15 12:42
我认为是体制问题,即要有人出来组织,要单位出钱。记得1995年当时化 ...

火药味浓了,泼泼冷水{:soso_e100:}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15 12: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过年了,你我都是局外人,祝大家羊年大吉发洋财,糊里糊涂再一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15 15: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bb88 发表于 2015-2-15 13:35
先回顾国内规模生产甲基氯硅烷的历史:
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有机硅产业的先河,当时的 ...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纵观中国上世纪有机硅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部委、国企、科研院所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大背景息息相关。
在当下国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国家花钱投入有机硅单体方面的研发已不具备先决条件,而现在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商在市场、环保、利润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好难理解呀,但这种说法肯定是对的,国家花钱投入已不具备先决条件,有机硅单体生产商心有余而力不足,老百姓也不买账,情况还不如上世纪抗日战争初级阶段,可谓水深火热呀!多看看抗日剧,找找出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4-25 13: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回头看看这个帖子,挺有意思,就是火药味浓了一些,每年好像都有一些行业内的会议,是在讨论房地产还是股票,也许是移民:):):)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